大多数民族文学都有起点。例如,欧洲文学的起点是荷马史诗,中华民族文学的起点是《诗经》。
荷马史诗讲故事,是叙事诗。故事的主角是英雄和奥林匹斯神。在美丽的海伦引发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充满了人与神的意志和力量。
[img]69791[/img]
诗经
《诗经》讲感情,是抒情诗。主角有机会露脸,从贵族到抱怨的小官员,到清新文艺的年轻男女,甚至是征夫游子。
中国人重感情,中国文学也是从感情出发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纯洁、简单、不虚伪的民族,从不呻吟,也不假装优雅,非常脚踏实地。这在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文学的源头——《诗经》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可以说规范了中国文学不矫揉造作的特点。
这一特点是《诗经》编辑孔子总结的。有人问,《诗经》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孔编辑自信地告诉他:“总之,思想是无辜的。”这句话记录在《论语·子罕》中。信息量可能很大。后来的学者花了很多精力来解释它,但总结起来只不过是艺术和思想上的。
在思想上,没有邪恶的观点和纯洁。“思考”是语气助词,没有实质性意义,但孔子赋予了“思想”、意思是“念头”。朱说:是为了让读《诗经》的人没有邪念。
清朝嘉庆时期的学者刘宝楠在《论语正议》中说:“
当然,一首好诗应该走正确的道路,这是一种意识形态观点,但《诗经》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但也有一种文学风格。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它,我们该怎么办?宋代理学家程毅解释说:“思想无辜,真诚。”也就是说,诗歌,表现真实的气质,假,做作。
编辑是真实的。按照这个标准选出来的诗歌是真实的。当然,中国文学沿着这条真实的道路走下去也是真实的。通过理解“思无邪”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实面目。
然而,从直接的字面上看,我们根本看不到这种“高大”的颜色。我们只看到一个男人伤害了单相思。我们不能追逐美丽的女人。我们不得不在河边的水鸟和水草上发呆。然后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睡不着。我们的梦想继续追逐美丽女人的想法,“我们的梦想”和“辗转反侧”。
这还没有结束,更进入幻想状态,想开音乐派对来取悦心中的女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猜测孔子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促进家庭和谐,炫耀女士的道德品质。这是真的,但更深层次地说,和谐的家庭来自真诚的感情,情感脚踏实地,家庭和谐。
@ 要真实,不能说教,孔子聪明,就在这里。
从贵族到平民都能展现出《诗经》的真实面貌,这是它的基础是真实的,脚踏实地的,以大多数社会群体为描述对象。
西周的贵族,抱怨的小官员,田间采桑的农妇,拿着钱去市场买丝绸的城市平民,甚至林场伐木的奴隶,都有机会露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真的是所谓的“饥者歌,劳者歌”,“饥者”和“劳者”涵盖了广大的基层群体。
比如为工作奔波的齐国小官员,画面一般都不生动,心情一般都不深刻,“东方未知,衣服颠倒。颠倒,自称”。
这位兄弟似乎一直处于紧急战斗状态。他在黎明前去上班。他惊慌失措,把衣服和裤子都颠倒了。为什么这么尴尬?老板很着急。吐槽中,带着浅浅的喜剧色彩。看,工作状态有多真实,现在可以拍一部叫“齐尴尬”的电影了。
当时人们的家庭条件如何?看看小蟋蟀。这个描述太脚踏实地了,作者没有去周朝农村蹲点是写不出来的:7月,蟋蟀在野外;
八月,蟋蟀在我屋檐下;九月,蟋蟀进了我家的门;十月,小蟋蟀钻进我的床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进了我的床”。
[img]69792[/img]
诗经
快过年了,农家关门塞缝熏老鼠...这些是多么丰富真实的生活场景啊。
衬托西周祖先形象的不是辉煌的宫殿,而是一大片丰收的庄稼和肥沃的田野。《诗经》是如此的饱满和真实。
真实性来自于普遍性。西周和东周的广大人民是真实的,这决定了《诗经》是真实的,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来源是真实的。
当然,文学的真实气质并不完美,但也需要适度,情感不能走极端,表达形式应该是含蓄的。例如,李白的诗,“你看不到高大的镜子悲伤的白发,像雪一样”,非常悲伤,然而,在诗歌的最后阶段,或进入“自然材料必须有用,女儿分散回来”的积极领域。
在表达失望的情绪时,他们既直白又含蓄。他们只说“明朝散发划船”。我哥哥和我明天要留着头发在船上漫步。事实上,他们可能不是真的在船上离开,而是放逐自己的情绪。
李白的风格实际上是《诗经》的风格。以关菊为例。虽然年轻的文艺男子错过了心中的女神,但他不会像年轻的维特那样一枪解决自己。深厚而真诚的爱情不是一锤子的生意,而是一种文艺风格。
于是我们展开了一个美好的想象,“琴瑟之友”和“钟鼓乐之”。含蓄就是《礼记·经解》中所说的“温柔诚实,诗教也”。虽然清代袁枚怀疑这不是孔子的初衷,而是汉代人塞进去的,但它确实表达了中国诗歌的特点:温柔善良,不说白了,不说狠话,含蓄地表达出来。
@ 中国历代以来的诗歌不仅发泄情绪,而且稳定和平。这一规模体现在“诗经”中的“快乐而不淫秽,悲伤而不伤害”一词中。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化人的生活空间都是灵活的,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他们的事业可以失败,但他们的个性不会失败。
孔夫子评论《诗经》[思无邪]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