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贬低孔子?原因是什么?

孔子的《论语》据说是一本天书,一本能治天下的天书,宋朝宰相赵普认为用一半的《论语》就能治天下。因此,世界上有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事实上,这种说法来自《宋史》。据说大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每次遇到政事都无法决定,便于回家后查阅家里的古籍,第二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朝箱子看,原来里面只有一半的《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明朝开国时,朱元璋登基为皇帝,开始了治理世界的历史。有一天,他和开国英雄刘伯温谈到了孔子的《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孔子一生都没有认真当官,他的《论语》只是和弟子们谈论的记录。

[img]119514.jpg' />

他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用一半的《论语》打败了世界,一半的《论语》治愈了世界,难道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在背诵《论语》后赢得世界吗?可以看出,赵普并没有说出真相。这对朱元璋来说是真的。朱元璋立即说:“太对了。我试着在《论语》中找到治国的方法,但我没有找到。”

朱元璋不仅没有用《论语》来统治世界,而且严格禁止将《论语》等儒家理论归类为“异端邪说”。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并打算贬低孔子的“儒家领袖”地位,并以各种方式压制和谴责孔子的直系子孙“衍生圣人”。这也体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特立独行性格和风格。

“衍圣公”是孔子直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汉朝以后,孔子家族在各个朝代都受到了特殊的优待,这使得孔子的合法后代,尤其是位于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即孔府,成为了“与国咸休”、圣人之家“同天并老”,被称为“天下第一族”。被朝廷命名为“衍生圣人”的人,即成为孔氏家族的大宗主,享受更多的风景和荣耀,即使是皇帝,表面上也会给他极大的尊重。然而,这种常规在朱元璋手中被打破了。他坐上皇位后不久,就迫使病中的“衍圣公”来南京见皇帝。

[img]119515.jpg' />

据《明史》记载,洪武元年初春,即公元1368年3月,徐达占领了山东济宁。此时,虽然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朱元璋已经登基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世界大势已定,当时的“衍圣公”孔克坚病躺在床上,为了让新王朝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印象,立即派儿子孔希学前来拜会徐达。徐达把孔希学送到南京。孔希学上奏,解释父亲不能来朝贺新朝皇帝的原因。朱元璋看了奏折很不高兴,立刻给孔克坚下了一道“指甲”,其中明确表示“称疾为不可”。孔克坚作为“衍圣公”,自然清楚“不可”二字的力量。因此,孔克坚“恐惧并进”京朝见新皇帝。

孔克坚日夜兼程到南京,朱元璋在金身殿遇见了他。当朱元璋问他多大年纪时,孔克坚说他五十三岁了。朱元璋说:“卿年未迈,病婴之,今不烦尔以官,只有先圣子孙不得不学习。二子温厚,宜俾之进德修业,以副我怀。即日给孔克坚宅一区,马一匹,米二十石。第二天,朱元璋对侍臣说:“先圣后裔,宜优礼之,养以禄而不任以事。因此,朱元璋对孔克坚一直没有任何官职。两年后,即洪武三年的春天,孔克坚又以疾告归,结果在路上病死。

孔克坚作为“衍圣公”,在元朝被封为国子监祭酒,也是一位不小的官员,但在明朝却无官无职,可见朱元璋对孔子后人早有提防之心。他对孔子的后人是这样的,对孔子自然也不会好多少。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朱元璋突然下了一条令世界震惊的诏书,诏书说:“孔庙春秋释奠,止于曲阜,世界不必通祭。“竟然叫停天下人祭祀孔子,这让当时所有的读者都觉得晴天霹雳。虽然这是皇帝的圣旨,但许多大臣表示不同意。刑部尚书钱唐“伏阙上疏”说:“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所以天下得通祭孔子,报本之礼不能废。侍郎徐程也上疏称:“古今祭典,独社姬,三皇与孔子通祭。天下民非社国,三皇无以生,非孔子之道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人。然而,他们充分发挥了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人极不坠,孔子力也是。孔子以道教,天下祭祀,不祭其人,祭其教,祭其道。今天让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不举其祭,非维人心,扶世教也。尽管钱唐、徐程都说得有道理,但朱元璋都不接受,还是一意孤行。后来,他觉得这种做法与他常说的“治天下以仁义为本”自相矛盾,不得不收回成命。

[img]119516.jpg' />

事实上,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挑战孔子的直系子孙“衍圣公”,说到底是治理世界的路线之争。古人早就有所谓“治统”和“道统”治天下的说法。简而言之,“统治”是指以实际政治权力治理世界的实施;“道德”是指管理社会、指导社会各种关系的思想和理论。“统治”是由掌握强大国家机器的国王传承下来的,它的力量随处可见;虽然“道教”似乎是空虚的,但它的影响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非常神圣地看待“道统”。因此,在古代,许多文人,即使生活在贫穷的乡村和家庭中,仍然有机会指导国家,激发文字,微笑着看风云。原因是他们相信自己是“道德”的继承人。

皇帝的统治是“统治”,儒家的统治是“道教”。过去,历代皇帝也认识到儒家的“道教”。然而,在朱元璋这里,这一套行不通。他不仅要成为控制政治权力的皇帝,还要成为意识形态的“领袖”。他一到位,就命令病中的衍生圣人来南京朝见他。朱元璋不仅需要圣人后裔对他新兴王朝的态度,还需要删除所有代表“道德”的符号,让世界各地的文人明白,看老黄的行为已经不可能了。在今天的地区,不再是孔家儒学的世界,而是朱明王朝的世界!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贬低孔子?原因是什么?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贬低孔子?原因是什么?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