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什么时候可以退休?退休制度是如何确定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退休实际上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制度,它不仅可以保证员工的晚年生活,而且可以解决老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退休制度已经慢慢实施了几千年。与古人相比,现代人退休后的待遇非常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退休的说法,除非是被动退休,让皇帝辞职,否则一辈子都要工作。那么,退休制度究竟是什么时候实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七十岁才退休,但在古代却是“古来稀”
事实上,退休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发生了。只是当时不叫“退休”这个词,叫“致仕”、“致事”、“致政”等词,《春秋公羊传》记载“退而致仕”,什么是“致仕”?“还禄位于君”,把权力还给君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官员才有“退休”的说法,只有官员才有资格把权利还给国王。这种情况在其他阶层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退休的说法。
古代允许退休的年龄是多少?《礼记·曲礼》规定:“医生七十而致事”。也就是说,官员70岁才允许退休。七十是什么概念?“人生七十来稀”,七十在古代是“古稀”的一年,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太少了。学者林万孝在《中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中估计:周、秦约20岁,汉22岁,唐27岁,宋30岁,清33岁;杜甫写诗《羌村三首歌》时说“晚年被迫偷生”。当时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才46岁,已经是“晚年”了;另一位大作家苏东坡写《老夫聊青春狂》的时候,这个“老夫”才38岁。当然,如果不包括婴儿的死亡率和战争因素,根据《人口论纲要》的文献,古人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60岁左右。“六十花甲子”,民间传说,如果活到六十岁还没有死,就会被埋在“活坟”里。尽管这是一个传说,但从侧面证明古人活得很低。
根据中国人的平均年龄,70岁退休已经太晚了。很少有人能享受,享受,也不能享受几年。在古代,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是“终身制度”,直到这个年龄才死去。
由于《礼记》中有规定,朝廷直到元朝才遵循这一规定。明清时期,我大概觉得70岁太老了,天子善良,降低了官员的退休年龄。“文武官60岁以上的人都听官员的话”。六十岁退休,和现在一样,比较合理。年龄较小的官员也可以提前退休。比如清朝规定,“参会54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45岁”可以退休。根据当时的平均寿命,这个退休年龄相对合理。
韩愈首先提到“退休”,宋人待遇最好
“退休”这个词不是现代人发明的。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大作家韩愈就在《复志赋序》一文中说“复志赋退休”,这是文献中关于“退休”一词的最早记录。韩愈“发明”退休这个词后,后人用之,逐渐流行起来。《宋史·韩治传》有句话叫“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自娱”,比韩愈晚了几百年。
[img]68284[/img]
各朝各代退休待遇大不相同。例如,在汉代,如果年龄达到70岁,官员达到一定水平(年薪超过2000石),退休后可以领取任何时候工资的30%作为退休金。没有退休工资低于这个条件。年薪两千石是什么概念?汉代的“太守”年薪两千石,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本来70岁就“古来稀”了,又卡到了省部级,古代官员很少,能享受退休待遇的干部也不多。
唐代人实行差异化退休工资待遇制度:英雄元勋是第一级,皇帝特别批准退休后享受全额工资,与工作时间相同,但无权;五名以上退休官员给予“半工资”;六级以下官员退休后没有养老金。“唐志仕官员没有特殊法律,例如不给予工资”,但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们可以发放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补偿。在明朝,出身贫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官员特别挑剔。一般来说,他不向退休官员支付“养老金”,但免除了退休官员的税收和兵役。经调查发现,退休官员家太穷,无法开锅,“有司月给米二石,终身”,算是养老补贴吧。清朝和明朝差不多,为了以后的养老,在职官员拼命“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果你不给我养老金,我自己想办法。当然,这必须冒着杀头的危险。
相对而言,宋朝是退休官员最好的待遇。宋神宗将来允许带职退休。退休类似于没有退休。除了没有实权,待遇保持不变。此外,为鼓励退休,官员在退休时都会晋升到一级,而且退休后仍有加衔晋升、参与朝政的权利。宋代重文轻武是文人的黄金时代,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等于“养”官员。这种待遇和现代差不多。如果能穿越,大部分文人还是渴望穿越宋朝。
古人能熬到退休是“三生有幸”的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古代当官,生命风险其实是相当大的,如果伺候了半辈子皇帝,侥幸熬到退休,那也是人生的幸事。对大臣来说,退休有点像“逃跑”,功业已建,激流勇退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该退不退,会惹皇帝生气,反而不美,可能会带来杀人的灾难;对于怀疑的皇帝来说,大臣们知道很多皇家秘密。一旦他们不在眼前,就有点难以控制。大臣们回家退休,这意味着“放虎归山”。这只“虎”虽然老了,但还是要随时监控,以防发生事故。
大臣们申请退休时,有一个名词叫“乞讨骨头”。大臣当官,就是把身体卖给皇室,退休,还权,乞求皇帝把老骨头还给自己,埋在老家。
大臣可以“乞讨骨头”,但最终是否可以退休,或者天子有最终决定权。如果天子认为你仍然有用,不允许退休,他只能活到老。汉代著名经典学家张宇多次申请退休,但皇帝不允许退休。生病的医生给你看,不允许退休是唯一的原因。
宋代,大臣申请退休皇帝不允许的事情时有发生。两朝元老向敏中,法定退休年龄70岁仍不允许退休,72岁死于宰相。老大臣孙固“强起视事”,75岁死于任职。老大臣孙绵71岁仍被授予“重任”,最终无法忍受长途跋涉的痛苦。一方面说明这些大臣被皇帝依赖,另一方面也说明大臣一旦当官,就失去了人身自由。
与不允许退休的官员相反,朝廷希望一些不受重视的官员提前退休,甚至命令退休。明孝宗专门下令“自愿辞退官员,不分年龄,全部致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官员,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官员,你应该立即获得批准。清朝规定:“如果你老了,生病了,不去恋职被议,就下令休致”,强行“退休”,不给养老金。还有善良的皇帝,特许部分大臣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唐朝大臣李靖因身体原因被批准64岁退休。另一种情况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勇敢地撤退了。例如,越国大臣范蠡在帮助勾践恢复国家后,当局封杀了将军,但他没有享受最高官员的待遇。相反,他选择不“养老金”离开朝廷,改名,成为一名商人,成为儒家商人的鼻祖。
古人有句话叫“致仕悬车”退休。如果能顺利“退休”,享受晚年,不管“养老金”多少,对官员来说都是“三生幸运”的好事。古人说“养儿防老”,老了主要靠后代,而不是朝廷的工资。当然,一些著名的大臣和聪明的皇帝会给他们额外的奖励,让他们享受晚年。
古代官员什么时候可以退休?退休制度是如何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