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著名书院是哪四所?四大书院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唐末五代,战火连连,政权分离,导致官学衰落,大量私学开始兴起,几所大学的出现可以证明这一点。
说到“四所学院”,事实上,这意味着哪四所学院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天府学院、岳麓学院、白鹿洞学院属于四所学院之一,但第四所学院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它应该是松阳学院,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石鼓学院。
三所没有争议的书院:
一、应天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绥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地址在河南省商丘市遂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img]67458[/img]
这所学院是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大儒杨成立的。它进入了学生的发展。北宋初年,绥阳学院的学生参加了科举考试,达到了50或60人。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绥阳学院的繁荣。
后来北宋的晏殊、范仲淹都来这里讲课,应天府书院的知名度可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隋阳书院在《宋史》中如此高度评价:“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命名于今天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五代时期,智轩等两位僧侣在这里讲课,初步形成了学院的雏形。后来,潭州太守朱洞正式成立了岳麓书院。
进入南宋时,大儒朱子和张石在这里学习,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岳麓书院是这些书院中最命运的。自成立以来,几经战火毁灭,屡建屡毁,屡建屡毁。
两宋之交,书院被战火所洗劫焚毁。
1275年,蒙古军队突破长沙,学院再次被烧毁,渴望爱国主义。岳麓学院的数百名学生参加了对抗蒙古的战争。长沙城被打破后,这些学生自杀并死亡。
岳麓书院从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再次被战争摧毁。
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进攻长沙,书院再次被毁。
清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攻克长沙,岳麓书院再次被毁。
清咸丰两年,太平军进攻长沙,书院再次被战火摧毁。
1926年,岳麓书院更名为湖南大学。1938年4月,日本战斗机轰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一些建筑被摧毁。1941年4月,抗日战争非常激烈。日本战斗机再次轰炸湖南大学,学院的许多建筑被摧毁。
岳麓书院这几次兴起焚毁,艰难地走了下来,这有点像我们民族的历程,一路风雨兼程。
三、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学院位于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白鹿洞学院成立于南唐升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由中央政权在都城以外建立的国家官方学校。白鹿洞学院曾被称为“中国四大学院之一”。
[img]67459[/img]
朱也曾在这里讲过南宋儒学。
唐末五代著名诗人王贞白曾写过《白鹿洞二首》这两首诗来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活。其中一首诗写道:
读书不知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周情孔思正在追求,而不是道士来引笑。
后来,人们常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表达珍惜时间如金的感觉。
前面介绍了四大书院中三个没有争议的书院,第四个书院有争议。
石鼓书院
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
宋朝时期,文化事业极其繁荣,私人讲座成为暂时的时尚。苏轼、周敦颐、朱、张石都在这里讲课。
和中国的许多其他建筑一样,衡阳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摧毁了日军的炮火。
嵩阳书院
地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区,位于嵩山南部,据古代风水学说,南水北为阳,故称嵩阳书院。
[img]67460[/img]
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当时也被称为嵩阳寺。
宋朝时期,著名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浩、杨石、范纯仁等大儒都在这里讲课。在此期间,学院非常繁荣。
石鼓、嵩阳参加“四大书院”纠纷
1998年,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行了“四大学院”邮票启动仪式,其中选定的学院为“应天学院、岳麓学院、白鹿洞学院、嵩阳学院”。石鼓学院之所以没有被选中,主要是因为它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摧毁了。专家学者到石鼓学院实地考察时,只有岩石废墟,没有书院,所以他们选择了嵩阳学院。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四所学院应该是前三所学院和石鼓学院。例如,在张正藩的《中国学院制度考略》中,当谈到宋初的四所学院时,他们就这么说了。
笔者观点
中国人一直喜欢选择“四大XX”,如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四大美女、中兴四大名将、中兴四大诗人、书法宋四家、楷书四家等。似乎我们生来就莫名其妙地喜欢“四”这个数字,但说实话,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呢?如果把四所学院的说法改成五所学院,争议不会减少吗?
我们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传承人是正确的方式,而不是斥责公众。
古代四大著名书院有哪四个?四大书院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