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定为陪都,为什么不像唐明皇那样选择成都呢?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抗日战争期间,松湖战役持续了三个月。中日军队成立并投入战场。与此同时,成立制度的报销最终在1937年11月沦陷。此后,近在咫尺的南京在地理上无险可守。面对来自华东和华中的日本军队,国民政府仓促撤退到武汉。问题是,武汉仍然是一个无法阻止日本侵略者的前锋。
武汉短暂停留后,中央中心不得不继续西撤进入四川盆地。这里的历史似乎再现了唐玄宗避免安史混乱的场景。如果没有意外,成都将成为指挥中心,直到胜利。但现实与历史不同。这一次,国民政府没有选择成都,而是将附近的重庆确定为战时陪同首都。
那么,千年后重庆比唐明皇和刘禅更受欢迎的成都有什么优势呢?综上所述,一般有三点:
[img]66472[/img]
重庆是山城,成都是平原,前者在现代战争中更立体,防空更方便。
在以大刀长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只要防御者守住前线,就不用担心敌人会从天而降。此时,成都无疑是最佳选择。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可以为流亡政权提供至少的基础设施,广阔的成都平原也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然而,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所有这些优势都不存在。过于平面的成都经不起敌人的暴力冲击;从天而降的轰炸将导致更大的弹区和更多的伤亡。另一方面,重庆在这方面的问题远小于成都。周围群山不仅可以增加进攻难度,还可以弥补中国制空权的不足。毕竟,五年半的战略轰炸不是任何城市都能承受的。
[img]66473[/img]
重庆作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比成都更完善,当时两者之间没有铁路,物资很难从重庆到达成都。
南京沦陷后,不仅有大量的文件档案跟随国民政府西撤,还有难以统计的军需物资。这种战时的紧急迁徙绝不像“搬家”那么简单。当时,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是铁路和船舶运输。从南京到武汉后,我发现我不能在这里呆太久,所以我继续沿着江西逃跑。目前,重庆和成都是四川盆地中唯一的城市。前者位于长江沿岸,船只可以卸货,后者距离岸边500公里。当时,成渝之间没有铁路。如果材料从重庆转移到成都,不仅条件不现实,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公平地说,1937年重庆和成都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四川几代军阀的运营,重庆作为一个城市的功能明显比成都更完善。此外,从地理上讲,重庆是四川盆地进出的主要门户。只要重庆站着不动,日本机械化兵团就不能突破后腹地。
[img]66474[/img]
为了人民的士气,中央政府不能给中国人民偏安一角的联想
在历史上,定都成都要么割据一方,如明末张献忠;要么偏安一角,如蜀汉刘禅;要么乱逃,如唐代李隆基。此时,抗日战争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暴力。如果中国人将当前形势与上述任何情况联系起来,就会导致人们对政府缺乏信心,这当然是江公不想看到的。没有人知道战争需要多长时间,但只要国民知道重庆还有一个中央政府在拼命抵抗,中国就有赢的希望。事实上,与长江相邻的重庆确实将其影响力辐射到了江汉平原,甚至其他沦陷区和未沦陷区。作为抗日战争的旗帜,这座城市在八年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正是这样,它才使重庆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大放异彩。
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定为陪都,为何不像唐明皇那样选择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