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中国古代也与一些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有过接触,在汉代的一些古籍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称我们现在是罗马帝国的国家,称之为“大秦”。大秦这个词,我们很容易想到秦朝,为什么汉人想叫罗马帝国大秦?罗马帝国和秦朝有什么联系吗?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img]66431[/img]
大秦的名字从何而来,众说纷纭。如果你想让我说,最接近这个词的是印度对中国的名字:摩诃至那/摩诃震旦(Mahacina),摩诃者,大也,至那者,秦也。
虽然缺乏证据,但我认为大秦国的名字可能会把张冠李从印度听到的中国的名字戴到西方。至于“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恐怕也和此有关,甚至是对“大秦”这个词的牵强附会。
“大秦国”这个名字起源于东汉,见于东汉郭宪的《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东汉乐府诗《玉林郎》。《史记》和《汉书》中没有“大秦国一号犁赣”的说法来自曹魏鱼圈《魏略》。《史记》中提到的“黎轩”和《汉书》中的“犁赣”是否是大秦是不确定的,但很可能不是。
与地理问题相比,我对隋唐以前关于大秦的记载所反映的古人思想和观念更感兴趣。《魏略》描述了大秦地理时出现的“前世以为弱水在条支西,现在弱水在大秦西。前世又谬以为从条支西行200多天,近日所入,现在从大秦西近日所入。“大秦西有海水,西有河水,西南北有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有西王母,西王母西有流沙,流沙西有大夏国、坚沙国、贵国、月氏国、四国西有黑水。“它起源于《山海经》的内容,显然与其他地理位置的描述相矛盾。
此外,这里对魏略的描述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的描述不同。《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说:“西水行400里,流沙。。。西北350里,玉山,西王母居住。”《山海经·海内东经》说:“国在流沙之外,大夏,竖沙,居住,月支之国。大夏东西胡白玉山,白玉山西南苍梧,流沙西,昆仑虚东南。西胡西有昆仑山。皆在西北。“很明显,白玉山在流沙西部和大夏东部,但在《魏略》中,白玉山被放置在流沙东部。
[img]66432[/img]
为什么会这样?我怀疑这与古人关于“西王母”的观念有关。西王母应该住在极西。随着古人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知道西方有很多国家,所以他们不断地向西移动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山海经》中,白玉山位于大夏的东部,因此《魏略》让人哭笑不得地把大夏和月放在大秦的西部。
魏略的谬误明显影响了后世的其他记载,如《后汉书》、《云其国西弱水流沙》、近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等。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魏书》中的“它出海,犹渤海也,而东西与渤海相望,盖自然之理。...大秦西海水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为堂云。“东西与渤海相望”的记载是什么?在古人眼里,大秦与中国东西相望也是“自然之理”吗?古人曾经持有东西对称的世界观吗?古人对“海西大秦国”的各种想象,是否与相望的“自然原则”有关?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佛典的翻译中使用“大秦”作为यवन(Yavana)对译,包括《比丘经》(不晚于东晋)、《王言:我本人大秦国,国名阿荔散。”、《普曜经》(西晋竺法护译)“师问。它的六十四书是怎么命名的?太子答曰。梵书(一)留书(二)佛迦罗书(三)安书(四)曼书(五)安求书(六)大秦书(七)、《佛本行集经》(隋朝加那多译)“尊者加梨”。教我何书(元少一书)。或者复梵天所说的书(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卢虱吒书(隋言驴唇)。富沙迦罗仙人说书(隋言莲花)。阿迦罗书(隋言节分)。伽罗书(隋言吉祥)。耶梦(亡毗反)尼书(隋言大秦国书)。”而यवन(Yavana)一般认为是源于它Ἰωνία(Ionia,爱奥尼亚)是印度人对中亚希腊人的称呼。为什么佛教选择“大秦”来翻译?यवन(Yavana),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img]66433[/img]
@ 唐代景教寺庙被称为“大秦寺”,有大秦景教流行的中国纪念碑。这并不意味着“大秦”这个词不需要“大秦”,但这里的“大秦”很可能指向叙利亚。
说“大秦国”指的是罗马帝国,也是对的或错的。大多数情况下,大秦国指的不是意大利半岛。从古籍的地理描述来看,确实应该指埃及和叙利亚。比如《魏书》提到大秦都安都城,一般认为安都城指的是安条克。大秦商人从海西来和安息、天竺贸易,海路的起点也应该是红海西海岸或者波斯湾。
是的,埃及和叙利亚确实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隋唐以前中国古人所知的大秦国是否只包括埃及和叙利亚,古人是否知道这是地中海巨大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帝国的小亚细亚和欧洲。
当然,隋唐时期的“刷子”指的是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小亚细亚,这应该是肯定的。
[罗马帝国]和秦朝有什么关系?[罗马帝国]为什么也叫[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