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后勤,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由村民们用独轮车推出的。独轮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它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祖先,那就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木牛流马几乎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导致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中国早期机械自动化的代表作。真的是这样吗?这种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后勤装备到底是什么?
[img]57194[/img]
可能是独轮小推车
艺术史学家周亚辉说,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独轮车成立于西汉晚年。如果没有物理出土,没有完整的数据甚至图纸可以复制,准确理解“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似乎不现实,与人们现在使用的独轮车有什么不同。将木牛流马与独轮车相比,在宋代,如宋真宗时,杨允恭建议按照“诸葛亮木牛制”,用“小车”运军粮。这里的“小车”是独轮小车。
独轮车的主要动力是人力,可以由一个人用手推,也可以由一个人推。有了这种车,运输能力可以比人力承载、畜力承载提高好几倍。独轮车灵巧方便,用途广泛。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无论是载人还是运输货物,都可以使用。直到今天,这种独轮车仍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使用,但形状不同,加上当地语言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的叫独轮车,有的叫小车、手车、土牛,有的叫手推车、二把手、羊角车。在成都平原,人们称之为鸡车。
“木牛流马”主要用于运输粮食。它可以携带一名士兵一年的口粮,约250公斤。今天的手推车可以装载大约500公斤的东西,负载量增加了一倍多。当然,诸葛亮的设计也有可能考虑到蜀国崎岖的山区地形,特别减少了装载量。
一些专家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前者用于陆地,后者用于水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记录远程陆地运输的历史文献中经常看不到“流马”的影子。
[img]57195[/img]
发明者究竟是诸葛亮吗?
历史上对流马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后传》中:“(建兴)十年来,梁休士劝农在黄沙,做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诸葛亮在北伐期间第一次出现粮食运输不可持续的问题,是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天,复出散关,围陈仓,粮食全退”。
一般认为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发明,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周亚辉说,有一种说法是,当诸葛亮担心粮食运输工具时,诸葛亮的官员蒲元写信给诸葛亮,提出了制造木牛流马的想法。人们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蒲元提出制造木牛流马的想法,这是诸葛亮采用的。无论是诸葛亮自己设计的,还是蒲元的建议被他采纳的,@ 诸葛亮亲自参与了设计过程,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后来人们把这一改革归咎于诸葛亮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时间上讲,在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之前,四川已经出现了独轮车,他的设计方案完全有可能吸收当地劳动人民的意见。@ 诸葛亮的故乡来自琅琊县阳都县,现在来自山东沂南。他十三岁时离开山东到豫章县,十七岁时去荆州。当时,山东有一辆独轮手推车。他的计划也有可能受到童年家乡的启发。
什么是木牛流马?诸葛亮为什么要发明木牛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