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它成立于隋朝,成立于唐朝,完整于宋朝,繁荣于明清,废除于清末,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img]56797[/img]
科举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因为分科取士的方法叫科举。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施,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经历了1300年左右。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将选拔官员的权力归中央政府所有,废除九品中的正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他命令诸州岁贡三人通过考试的人可以当官。据史载,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正月下诏“贤良”。开皇七年(587),使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img]56798[/img]
杨迪皇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可“孝有闻”、“德行诚信”、“结义可称”、“干净”、“坚毅正直”、“执宪不饶”、“学术敏感”、“文才秀美”、“才华横溢”、“体力骄壮”等10位科举人员。金石二科以“试策”取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科举来自哪个朝代?科举最早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