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虽然曹操有很多孩子,但他很多英年早逝,那么哪个儿子寿命最长呢?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色人,妻妾众多,儿子众多。史书记载他有25个儿子,我们熟悉曹丕、曹植、曹冲等。,但这些人大多英年早逝,燕王曹宇是他儿子中活得最久的。

[img]55579[/img]

曹宇是曹操和环夫人出生的,我们熟悉的曹冲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曹冲早逝,曹操的许多儿子中,长子曹昂在与曹操讨伐张秀时为掩护曹操撤退,最终与典韦一起被张秀杀害。曹丕,魏文帝,只当了8年皇帝,活到40岁就去世了。与他们相比,曹宇活到了70多岁,在曹操的众多孩子中活得最久。纵观曹宇的一生,他经历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的时代。最后,他的儿子曹宏被司马炎列为皇帝。虽然他是傀儡,但他很快就被司马炎废弃了,也经历了司马炎代魏建晋的重大历史事件。曹宇于公元278年去世,两年后,公元280年东晋消灭东吴,三国正式统一。可以说曹宇几乎活了整个三国时代。

曹宇性情温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燕王性恭良”。魏明帝曹睿年轻的时候,离曹宇很近。即位后,他非常宠爱曹宇,并给了他王位。

公元238年,曹杰生病严重。他担心王子曹芳登基后无法指挥政府。他愿意选择曹氏家族帮助曹芳。曹宇是当时最合适的候选人。因此,他崇拜曹宇为将军,与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长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领导将军一起协助政府,准备指导后事。

刘芳和孙资是曹丕时留下的重要大臣。他们一直被重用。曹睿也信任他们,让他们长期掌管国家机会。夏侯贤和曹肇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有一次,退朝后,殿里碰巧有一只鸡飞上了树。他们含沙射影地说:“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刘芳和孙资听到这些话后害怕将来的麻烦,所以他们私下想离开曹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img]55580[/img]

曹宇气质恭顺温和,不热衷于争权夺利。当曹睿任命他为将军辅政时,他拒绝了。等曹琏病重了,召刘放、孙资进卧室问道:“燕王曹宇作为辅政大臣怎么样?刘放、孙资回答说:“燕王其实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这样才能推卸责任。曹睿又问:“谁能承担?"正当时只有曹爽一个人在身边,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说:“司马懿应该被召回参加。”“曹爽能承受这一重大事件吗?”曹爽顿时汗流浃背,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回答。刘放暗中踩了他的脚,附在爽的耳朵边教他说:“臣定以死奉社姬。”

于是曹睿听从了刘放和孙资的建议,打算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但中途又改变了主义,下令停止以前的任命。刘放、孙资再次入见游说曹睿,曹睿再次听从他们的意见。刘放趁机说:“陛下最好亲自写诏书,以免曹睿再次改变主意。曹睿说:“我太累了,写不出来。刘放立即上床睡觉,用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然后拿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官职,不得留在宫中。曹宇听到后不得不流泪。

因此,曹宇不仅不能成为托孤大臣,而且失去了将军的官职,曹爽和司马懿成为了托孤大臣,这也为司马氏代魏建晋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司马懿通过击败曹爽来独占主导地位。

这次孤儿事件发生后,曹宇更加谨慎,从未参与过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明争暗斗。他是曹操的儿子。曹芳继位后,他给曹宇增加了很多食城,一直增加到5500户。司马昭杀死曹尚后,司马昭立曹宇的儿子曹宏为帝。当然,他是木偶皇帝。五年后,司马炎废除了曹宏的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被称为西晋。燕王曹宇也从燕王降为燕公。曹宇于公元278年去世。如果他能活两年,他就能看到三国的统一。可以说曹宇的一生是悲剧的。你怎么认为?


虽然曹操有很多孩子,但他很多英年早逝,那么哪个儿子寿命最长呢?虽然曹操有很多孩子,但他很多英年早逝,那么哪个儿子寿命最长呢?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为什么刘备能成为皇帝?看看刘母为他做的一件奇怪的事情
  • 三国时期的蜀国历史上被称为“蜀汉”。 自公元221年以来,刘备先是成都皇帝,继承了汉朝的统一。自定国以来,刘禅于公元26...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