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旨在明辨是非、邪恶、善恶、褒贬。
[img]55376[/img]
春秋是指东周诸侯列国的春秋,但各国的春秋只载其事而无其义。孔子以修订鲁国春秋为榜样,对历史事件微言大义。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评论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不嫌疑,明是非,犹豫,善恶,贤贤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我起废,王道之大。」
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
相传孔子(B.C.551 --
B.C.479)鲁隐元年根据鲁国的记载(B.C.722到鲁哀公十四年(B.C.481)历史修成了一本史书,被称为《春秋》。共有242年历史,约1.5万字。《春秋》的记事很简洁,几乎是大事年表。
后来(也可能是同时)出现了《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B.C.722)鲁哀公终于二十七年了。(B.C.468)。
《左传》约18万字,也是一本编年史书。它比《春秋》多记了17年,也比《春秋》多了很多史料。但后来儒家经学家认为《左传》是《春秋经》的解决方案,所以西晋杜在预写时重新安排,第一列《春秋经》,然后分篇记事。从那以后,《左传》的原貌就看不见了。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认为是孔子同代鲁国史官左丘明的作品。
孔子开启了私学之风,因为《春秋》非常简洁,所以在教学时需要解释它的文字和历史意义。在汉代,大约是B.C.100年间,出现了《公羊传》和《谷梁传》,重点讲解了《春秋》的文辞和历史,先列出了《春秋》的原文,然后逐字逐层地讲解。
《谷梁传》相对遵循忠实记录历史事实的原则,而《公羊传》则认为,《春秋》是孔子通过春秋242年的历史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
司马迁(B.C.145? --
B.C???)在《史记·孔子家族》中,孔子写《春秋》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事物,它的词汇反映了一套褒贬不一的书法,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维护他的社会理想。这就是《春秋》的“微言大义”。
另一方面,与汉代流行的语言和文字相比,孔子在写春秋时期使用的语言被称为“古代文字”。如果没有注释,普通文人当时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教授春秋时期,确实需要注释。
春秋大义典故
一、宋襄公:愚蠢的猪式仁义
公元前638年,宋朝与楚国作战,历史上被称为“洪水之战”。宋军队排队等待楚军渡过洪水作战。宋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多。我们应该利用他们渡河立即发动进攻,这样楚军就会输。”
[img]55377[/img]
但宋襄公却回答说:“不,那不符合战争规则。绅士说:“你不能攻击受伤的敌人,你不能抓住必须有白色的敌人;敌人处于危险之中,不能利用危险;敌人陷入困境,不能落在地下;敌人没有准备好突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动进攻,不合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进攻。"(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为军也,不以阻也。虽然寡人亡国后不鼓不成列。”)
结果,楚军全部渡河后,双方才开战。宋军因寡不敌众,大败,宋襄公也受伤,第二年悲惨死亡。
中国贵族文化的主要标志是“礼仪”。在春秋时期的上层社会,“礼仪”无处不在,就像今天的“钱”无处不在一样。即使在战场上,人们也需要遵守“战争仪式”。
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个主人。
二、孟尝君的门客:因误会自杀
齐国的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从小就在招募门客。他广泛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流亡犯罪者。当这些人来到孟尝君的门口时,孟尝君会亲自接待他们。
孟尝君府将为门客准备夜宵。有一天,一个门客觉得这顿饭不合口味,就发脾气了。孟尝君什么也没说就送了他的夜宵。门客一看到孟尝君的夜宵和他自己的一样,突然觉得很惭愧,拔刀自杀了。
三、摆渡伍子胥的船夫:因被怀疑而自溺
伍子胥在逃跑的路上,想过河,遇到一个船夫问:“老人,我逃离楚国,敌人追逐,没有文字,现在感激,这把剑值一百金,是我现在唯一有价值的,请老人接受。”
“你在干什么?我的小老儿注定要摆渡你。你怎么能收到你的礼物?这是对小老儿的耻辱吗?河岸到了,你走吧!”伍子胥上岸走了半里,觉得不对劲。如果老人泄露了他的踪迹怎么办?于是他又回去了。
幸运的是,老人没有走远:“老人,我确实是楚国伍子胥,因为楚王迫害,不得不离开吴国,但也希望不要泄露我的下落,伍子胥非常感激!”
“哈哈哈,我已经知道你是伍子胥了。楚王赏万金求你生命。我还是渡过你的河,只是和你有缘。我不拿万金。为什么要泄露你的下落?快走!”
伍子胥回头走了几步。他只听到一声落水的声音。回头看,他看到老人跳进河里溺水。伍子胥担心自己的安全,怀疑渔夫。渔夫溺水自己,以显示他的清白。帮你就帮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义”字。
四、用生命维护“士”的尊严:豹之死
据《左传·昭公21年》记载,宋国公子城与华豹之战非常典型。双方的战车在赭丘相遇,华豹用弓箭射向公子城,但结果偏离了目标。华豹动作迅速,再次上弦。
当公子城看到他时,他不屑地喊道:“不要更轻蔑!”这意味着战争的规则是双方一人一箭。你射我一箭。现在我应该射你一箭。如果你不遵守规则,你会不会太卑鄙!
[img]55378[/img]
豹子听到这个消息后,放下弓,诚实地等待着公子城的弓。结果,公子城一箭射死了豹子。史书并没有嘲笑豹子的愚蠢,而是肯定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武士的尊严。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些祖先在战场上的表现似乎太迂腐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时期,军队以贵族为主体,士兵是贵族的最低水平,但也是贵族。贵族在战争中比较勇气和力量,偷袭、欺诈、乘人危险是不道德的。
春秋战争仪式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
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春秋大义有哪些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