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加强君主集权?
为了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中国古代王朝的皇帝绞尽脑汁,试图削弱下级官署和机构的权力,从而把一切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三省六部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君权,从废除分封制到建立县制,从三省六部到宋朝的官制改革,再到明清时期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事机械办公室。事实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斗争,明清时期的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权力被架空。军政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有议事权,但没有决策权,包括官员和人员的任免。
[img]54965[/img]
万历皇帝曾经出现过“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明神宗实录)”官员严重空缺的现象,但这仍然不影响万历皇帝把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三权分立”的诞生,从亚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鸠,也是近2000年的斗争,但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一直试图削弱和分化王权和独裁者的统治,但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统一”观点除了寻求领土统一外,还试图建立从下到上的统一等级体系。
也就是所谓的“王者受命,正月统天下,让一切都从头开始,故言统一”,孔子的“礼乐征服天子”,再到孟子的“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还有管仲的“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医生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听其上,弟弟听其兄弟,此至顺其自然”,以及墨子的“上之自然。必都非之”。
[img]54966[/img]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溥天下,不是王土;率土之滨,不是王臣”的诗。结合中国古代王朝的权力发展,皇帝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句话。无论以下行政机构如何改革,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坚持各种理论,倡导君主至上的价值观。我认为正是这种“统一”的文化思想决定了为什么古代王朝没有像西方世界那样走上“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道路,而是一代又一代地加强了君主集权。
古代皇帝如何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