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军服等。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img]53694[/img]
(一)祭服
具有大毛冕、大毛冕、大毛冕、大毛冕、玄冕等形态,其形态大致继承唐代,并参与汉代后的沿革。
(2)通天冠、远游冠服
通天皇冠服仅次于皇冠服,皇冠用北珠卷在皇冠上,有24梁,皇冠前有金博山和蝉为装饰,编织成云龙纹深色纱袍,白纱单,方心曲领(宋代方心曲领是上圆下,形状像锁装饰,设置在项之间,防止衣领永起,意思是天圆)、紫纱裙(尚)搭配,腰束金玉带,前系遮膝,旁系佩丝,白袜黑色。
以通天皇冠的形式,《三礼图》的画非常简单,与现实相去甚远。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东华天皇帝佩戴的通天皇冠更接近现实,类似于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佩戴的通天皇冠的形状。
远游冠的形状与通天冠相同,但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三)朝服
由绯色罗袍裙,衬白花罗中单,束大带,再用皮带系绯罗遮膝,方心曲领,白丝袜黑皮鞋。六品以上官员挂玉剑、玉佩。
另外,腰上挂着锦缎,用不同的图案作为官方产品的区别。戴朝服时,戴上贤冠、貂蝉冠(即笼巾,宋代笼巾已演变成方顶形,后垂披肩,冠顶一侧插有鹏宇)或者,冠后拿着白笔,手里拿着石板。
从北朝到唐朝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一半圆形的硬衬,使领子凸起。宋代,白罗被压在领子上,做成上圆下(也就是做成一个圆圈,下面连接一个方形)的饰品。
[img]53695[/img]
(四)公服(即常服)
唐代风格曲领(圆领)大袖基本继承,下列加横,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头,脚登靴或革履。
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绿色。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深色,九品以上绿色。所有穿紫色衣服的人都加了鱼袋。
(五)时服
每年季节或皇五圣节,根据前代制度,奖励文武大臣和将军的袍子、夹克、衬衫、袍肚(抱肚)、勒帛。
(六)宋代命妇的服装
宋代命妇随男子官服分等级,各内外命妇均有楚衣、翟、鞠衣、朱衣、母钗礼服及常服。
皇后受册,朝拜景灵宫,朝会,各大事服。妃子和王妃受册,朝会服翟。皇后亲蚕服鞠衣。命妇朝拜皇帝和垂战服朱衣。宴会见客服母钗礼服。
[img]53696[/img]
除了皇后的衣服,命妇服上戴着九龙四凤冠,冠上有12根大大小小的花枝,加上左右两个太阳穴(即冠边左右如两叶状饰物,后人称之为遮鬓)、青罗绣翟(文雉)12等(即十二重行)。
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至1117年)规定,命女首饰为花钗冠,冠为两博鬓加宝饰,服翟衣,青罗绣为翟衣,其次为衣服。
一品花钗同花数,绣翟9等。;二品花钗8株,翟8等。;三品花钗7株,翟7等。;四品花钗6株,翟6等。;五品花钗5、翟5等。,翟内衬素纱单、翟衣领、朱衣袖(九宝袖)、衣服(衣服)用罗网,遮膝同色),以深红色、青色、刺绣图案为重翟。大带、革带、青袜、佩丝、相册、蚕仪式。
内外命妇的常规服装是真正的红色大袖连衣裙,以红色生花(即生花)罗为领,红色长裙。红色长袍,药玉(即玻璃器)为吊坠。红罗背,黄色,红色纱衬衫,白色纱裤裆裤,黄色裙子,粉色纱衬衫。
宋代官服制度:祭服、朝服、公服、时服、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