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又称《商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据说是商鞅写的,所以得名。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商君书》讨论了大量愚民政策,以及为确保皇帝稳定政权而肆意压制和剥夺人民人权的观点:
[img]53269[/img]
1.认为国家和人民是矛盾的。如果人民强大,国家就会虚弱。如果国家强大,就必须削弱人民。
能战胜强敌,称霸天下的国家,首先要制服自己的人民。
3.只有使人民无知、朴实、诚实,人民才不容易形成对抗国家和君主的强大力量,使国家容易治理,君主地位坚定。
四、认为人性本恶,必须承认人性恶性,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
5.提倡重刑轻赏,加重刑罚,减少奖励。君主爱人,人民会拼命争取奖励;增加奖励,减轻惩罚,是君主不爱人,人民不会为奖励而奋斗。
由于上述五种非常典型和有效的所谓“控制人民的艺术”,加上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确实把秦国推向了繁荣和强大的道路,所以有人给了《商君书》一顶直达天庭的高帽子,“世界上第一个禁书!“言下之意是,这本书有最终的意义,可以确保皇帝成功统治世界,所以它只能存在于皇帝的家里,由皇帝的王子阅读和学习,不能流入民间,让普通人知道。
[img]53270[/img]
无稽之谈!
@ 所谓“世界第一”的说法是显而易见的。它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典型的营销词汇。这些词语并不惊人,也不会停止,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 禁书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商君书》虽然传说是商鞅写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商鞅死后的人物称谓和事件,只能算是后人收集整理的汇编作品,在战国末期相当受欢迎。秦统一天下开启帝国时代后,历代史书,如汉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等都有记载,尤其是印刷普及的宋、元、明、清四朝,都有不同版本的木刻流传——怎么会有这么容易获得的禁书?
第三,秦始皇统一世界后,“焚书坑儒”,书类中有“百家语者”,《商君书》是法家的作品,当然包括在内。随后,汉武帝开始“废除百家,崇尚儒家”,法家逐渐衰落。与此同时,法家理论的大师是韩非子。因此,《商君书》自然被排除在儒家学者的书目之外,逐渐淡出了学者的视野。毫不客气地说,《商君书》并非被禁止,而是被儒家忽视和淘汰。
第四,《商君书》中的许多措施实际上跟不上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成为“捕龙之技”。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北方游牧民族尚未成为气候,诸侯国之间的并购战争是主题。因此,商鞅变法强调耕作和战争,其他措施为上述两点服务。
[img]53271[/img]
然而,自秦朝统一世界以来,内部战争相对较少,征兵制度逐渐演变为征兵制度。中原王朝追求长期和平与和平。崇尚的理念是耕作、阅读、耕作战争和耕作阅读。虽然一个词的区别实际上是不同的。
@ 从汉朝到清朝,2000多年的中原王朝经历了数百位皇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青少年的精心教导下阅读和学习儒家经典的。他们怎么能把一本法国书当作宝藏来讲述呢?你知道,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后,皇帝也应该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否则,杰的大帽子会随时等待。
此外,2000年的帝国时代是皇权唯我独尊的人治时代。《商君书》强调的严刑重法,虽然过分,但本质上还是法制的,与人治处于根本对立面,不可能容纳帝王之家,这恰恰是法家风格微弱的主要原因。
商鞅写的《商君书》被列为禁书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