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施耐庵所在的《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弟,经过景阳冈,到酒家卖十八碗,醉后欲行路。酒家起诉冈上有虎伤人,劝其不要行。武松不相信,在冈上果遇到了一条吊眼白额大虫。武松用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人民消除了一大害。后来被世人传为佳话。根据传说《义侠记》,明代沈靖改编。京剧、昆腔、高腔、川剧、滇剧、秦腔均有此剧。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2970[/img]
剧情简介
武松打虎,来自施耐庵所在《水浒传》第23次《横海县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的故事。在冈下酒店喝了18碗酒,跌跌撞撞地向冈上走去。行不多的时候,只看到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猛虎伤人,但有过去的客商,应该成群结队,请不要自误。吴松认为,这是酒家写的吓人的,为了让路人住在他的店里,不理它,继续前进。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吴松来到一座破庙前,看到庙门贴了一张官方通知。看完之后,吴松意识到山上真的有老虎。他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继续往前走。因为酒力发作,我找到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正要睡觉。突然,我听到一阵风呼啸,一只眼睛翘了起来,额头上的白虎扑向吴松。吴松迅速闪过身子,躲在老虎后面。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着急了,大喊大叫,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趁猛虎转身的那一刻,举起哨棍,运足力气,向虎头猛打。
只听咔嚓一声,哨子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扑向吴松。吴松扔掉了一半的棍子,骑在老虎的背上。他的左手抓住老虎头上的皮肤,右手猛击老虎头。不久,老虎的眼睛、嘴、鼻子和耳朵都流血了。他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吴松担心老虎会假装死。他举起一半的哨子又打了一会儿。看到老虎真的很生气,他停下来了。从那时起,吴松的名声大震。
[img]52971[/img]
武松原形
明初洪武年间,梧城徐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诏出使四川,辞官回老家,名扬一时。徐麒邀请苏州(钱塘就是杭州)隐士施耐庵回家当私立学校先生。施耐庵住在朱塘镇环境优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水浒传》。当地人尊称他为“耐庵公”。
武松景阳冈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只是在大宅村后的后阳岗散步,看到一只黄狗睡在松树下,一个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后以此为原型创作,将后阳岗改为景阳冈,黄狗变成白额虎,武阿二变成武松。
地理位置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的张秋镇。它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被称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总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沙丘起伏,草丛生,森林遮荫,荒野。
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但冈酒店、村民告示处、县政府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寺、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园、箭场等20多处。南宋建立了“武松打虎处”石碑。
山神庙:有200多年的历史,共有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平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寺庙里塑造了武松和老虎的雕像。寺庙左前方有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婷写的高3米的“老虎”石碑。
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形单檐,由徐悲鸿夫人、书法家廖静文命名。
[img]52972[/img]
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为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大部分参观景阳冈的学术名人都在这里写题词、写诗、写书、画画。相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经过多年的积累,碑林逐渐成为一个规模。到2001年底,有46个碑刻。
武松寺:在北冈之巅。门匾“武松寺”是赵朴初写的。公园东亭为武松打虎纪念碑,西亭为新钟。大厅是一座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大厅中间是武松的雕像,像一块悬挂着“辉煌成就”的牌匾。墙上有许多由国家一级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木制彩色壁画。
“武松打虎”浮雕石像:站在山前。它是由著名画家刘继木创作的。象征着武松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精神。“世界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是武松杀虎的化身。
“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形状优美,看起来像一座“山”字。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刘毅的书《景阳春晓》。
武松最后用武器打虎了吗?《水浒传》是怎么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