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与魏赵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是晋国医生韩武子(晋武叔叔)的后代。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医生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位医生得到周威烈王的认可,正式排名诸侯,韩国成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摧毁,旧地位于颍川县。
韩国以其著名的武器弩而害怕所有国家。所谓“世界上所有强大的弓弩都来自韩国”,韩国的弩可以射出800米外,“远的包括洞胸,近的异常心”。此外,韩国的剑也非常锋利,都是“陆断牛马,水截鹅鹅”,“当敌人斩钉铁幕”。
[img]52942[/img]
韩国最强大的国家是韩昭侯在位的时候。他利用法家的申请,内政修明,韩国成为小康社会的统治者。由于韩国位于中原,被魏、齐、楚、秦包围,没有发展空间,土地也是七国中最小的。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摧毁的诸侯国。
简介
历史上,韩氏部落是周武王的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为韩原。《括地志》云:“韩原位于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在韩城县南十八里,所以古韩国也是。”“古今地名”云:“韩武子在韩原故城吃菜。”现在在陕西省韩城县。于是以封地为姓,始有韩氏。从部落到诸侯有两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春秋晋景公之世,韩氏部落奠定基础的韩厥时期。
当时,韩厥尚只是晋国的一个普通大臣,他有点实权,封地不多,头衔也不高。与当时持有晋国兵权的赵氏(赵盾、赵朔)、魏氏(魏悼子、魏江)权势封地不同日而语。韩厥公正,明大义,在朝鲜野外享有盛誉。当时,晋国发生了权臣司寇屠岸贾借晋灵公遇害嫁祸赵盾、剪灭赵氏的重大事件。在这一重大事件中,韩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赵盾无罪,然后保护“赵氏孤儿”赵武,再力保赵氏后裔赵武重新获得称号,成为世界著名的忠臣。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韩厥晋升晋国六卿之一,与赵氏形成了坚实的政治联盟。韩氏的地位一举确立,成为晋国六大部落之一。
[img]52943[/img]
第二个关键时期是韩昭侯申不害变法的时期。
韩氏立国后多有征战,最大的战绩就是吞噬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迁都郑城,定名为新郑。此后,李悝变法后,魏国迅速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天下霸主。三晋相邻,魏国多攻赵韩两国,三晋冲突突然加剧。当时韩国已经穷弱,在位的韩昭侯用京人(京,战国地名,所以郑国之地,今天荥阳东南地区)申不害发动了变法。申不害是法家术派的名人,是术治派的先驱。术治可归法家所有,原因是以承认国法为前提,以实行变法为己任。
在韩非正式将“术治”归并为法家三治(势治、法治、术治)之前,术治只被世界各地的士人视为法家。事实上,艺术治派与当时真正的法家主流派商鞅仍存在尖锐的冲突和重大分歧。法家主流主张唯法是从,术治派主张以实现术治为变法核心。申子云:“申不害教昭侯以控臣下之术。《史记·韩世家》载道:“申不害相韩,修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历史沿革
起源
曲沃桓叔叔的妾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在韩地,繁衍氏族,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到韩康子。前455年~前45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攻打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的所有食城。从此,韩、赵、魏三卿统治晋政。
前403年,周天子承认晋三卿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为三家分晋,后人又称韩、魏、赵合为三晋。
[img]52944[/img]
强盛
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然而,由于七国之间的韩国被诸国包围,发展空间很小;土地面积最小。因此,他多次遭到其他六国的攻击。韩昭侯在位时,任命申不害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幅增强。十多年来,诸侯没有侵略者。
衰微
由于位于黄河中游,韩国东北被魏国包围,西部有秦国,南部有楚国,当时东周(洛阳)非常薄弱,没有发展空间。在昭侯时期的短暂繁荣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多次被列强欺负。早年,魏齐之间的霸权资本,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攻魏和拯救韩国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威胁韩魏一起进攻楚国。
战国结束时,韩国成为秦齐战争的缓冲地;前265年,秦大举攻打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为赵,引发了长平战争。两场决定霸权的战争都是从韩国开始的,充分反映了韩国被列强围攻和欺骗鱼的困境。最后,在前230年,韩国被秦摧毁,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摧毁的国家。
韩国:战国七雄之一,与魏赵合称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