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是指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和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分类单元(即在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包括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称为外来物种。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52814[/img]
对策
目前,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国际海事组织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IMO)国际组织制定了关于如何引进外来物种、如何预防、消除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指南等技术文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制定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指南,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努力加强外来物种的防御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涉及国际贸易和其他交流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必然日益突出。不幸的是,中国长期以来对外来物种入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措施和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立法也非常有限,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建立一套有效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规则,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引进
外来物种的引入是一个与外来物种入侵密切相关的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在特定的地方形成,然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或引入地的自然生活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活范围。这个过程被称为引入外来物种(以下简称引入)。
[img]52815[/img]
毫无疑问,正确的引进会增加引进地区生物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例如,美国在20世纪初从中国引进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西域后,中国的历史就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引进中原,玉米、花生、甘薯、土豆、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不是中国原产的。也是经过几百年的陆续引进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引入不当会使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抢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失衡和其他当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种的引入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因此,这种对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被称为“入侵物种”(invasive
species)。
不难看出,“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指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凤眼莲”、“松线虫”、“米草”等,其范围小于“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别是指通过自然或人为的方式将入侵物种从原产地传播到入侵地,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和生存灾难的过程。
什么是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外来物种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