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又称“祖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觉康”(藏语为佛殿)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被誉为“圣地”,与这座佛像有关。这座寺庙最初被称为“惹萨”,后来又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并演变成了现在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朝反复修改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2594[/img]
大昭寺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西藏平川寺市局规范。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被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被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的街道被称为“八廓街”,即八角街。布达拉宫、药王山和小昭寺的一个大圆圈以大昭寺为中心,被称为“林廓”。这三个由内而外的环形是藏人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融合了西藏、唐朝、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西藏宗教建筑的古代典范。寺庙前整天都很香,信徒们虔诚地崇拜着门前的青石地板,留下了长头的深刻印记。成千上万的酥油灯是明亮的,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img]52595[/img]
历史沿革
兴建与扩建
大昭寺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据说建造的目的是崇拜一尊明朝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佛像。大昭寺建了三年多。因为藏语叫“山羊”“惹”,所以叫“土”“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被称为“惹萨”,后来被称为“祖拉康”(经堂),也被称为“觉康”(佛堂)。据说“大昭”这个名字与15世纪开始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寺市局规范。经过几代人的翻新和扩张,占地面积超过25100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大昭寺崇拜文成公主从唐代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
[img]52596[/img]
大昭寺建成时,山羊承载着土壤,所以原来的佛殿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召集藏传佛教僧侣,在寺庙里举行传昭法会,后寺改名为大昭寺。也有人认为,早在9世纪,大昭寺就被改名为大昭寺。清朝时期,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寺”。
大昭寺历史上遭受过两次灾难。7世纪末,由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发起的第一次禁佛运动,以及9世纪中期由朗达玛发起的第二次禁佛运动,使大昭寺成为屠宰场或封闭,释迦牟尼像两次埋在地下。
大昭寺不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和圣物的殿堂,也是佛教中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立体真实地再现了密宗义理。大昭寺正门前有三根石柱。公元823年签署的唐番会盟书用汉藏两个字刻在一根石柱上。
西藏的寺庙大多属于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是各教派共同尊重的神圣寺庙。西藏政教统一后,“盖厦”的政府机构也位于大昭寺。活佛转世的“金瓶标志”仪式一直在大昭寺举行。1995年,这里还举行了金瓶标志仪式,确定了11世级禅宗转世的灵童。
典藏文物
雕刻
大昭寺有公元7世纪檀香的门框和上面的雕刻。此外,释迦牟尼寺前还有8根木柱,与7世纪的木柱相同。大昭寺于2000年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许多条件下,最重要的是这些木雕在西藏的任何其他寺庙都看不见,只在大昭寺。这些木雕在1400年后就像铁一样坚硬。如果你敲它们,它们会发出金属的声音。
佛像
佛殿里有拉萨著名的强巴佛,据说它掌握着西藏的风调雨顺,每年藏历新年活动结束前都要请它出去绕大昭寺一周。
释迦牟尼12岁
这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根据释迦牟尼本人的说法
形象塑造。雕像塑好后,弟子们很幸运地邀请佛陀释迦牟尼为他们的佛像打开祝福。雕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还在于它认为佛像与2500年前看到的佛像没有什么不同。
释迦牟尼等佛像世界上只有三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释迦牟尼临终时只同意在三个不同年龄塑像,并亲自画像。在这三尊佛像中,12岁时释迦牟尼的镀金铜像是最精致、最高贵的。佛像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大昭寺供奉至今。
囊廓
绕着千佛廊绕着“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是圆满的。这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的主要转经活动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除“内圈”外,大昭寺为“中圈”,即“八廓”,即古老热闹的商业街——八廓街;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部分。
大昭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为藏王松赞干布所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