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辽国有多少种作物?辽国农业是如何发展的?

辽代作物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均适合北方种植。如粮食作物,主要有小米,俗称小米,子实去皮后为“小米”。辽代农区大面积种植小米。“诸屯田在官斛粟”在《辽史食品志》中很常见;“或治私田,则计亩出粟”的记述。这说明在辽代,无论是官田还是私田,大部分都种了小米。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小米耐旱耐寒,能在贫瘠的山坡上生长得更好。例如,中京的习人居住区是山谷和山脉。他们过着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他们种植的作物大多是小米。北宋使臣苏松的辽诗《牛山路》即云:“农民在习疆耕种,部落在山上复枕。种小米一收集地力,就向东开门。”

[img]51787[/img]

另一种抗旱耐寒、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的作物,俗称“黄米”,是辽代人最喜爱的食品原料之一。

《辽史食品志》云:“辽地半沙歧,三时多寒,春秋耕及时,小米因其地。”由于小米耐寒,生长期短,不仅种植在辽之腹地和南部,还种植在纬度高、无霜期短的上京道西北部。据《辽史食品志》记载,辽圣宗统和三年(985),圣宗皇帝“尝过高城,看到B室奥奎部下的女人迪肉等小米过熟,派人帮忙”。

@ 辽代人种植的粮食作物也有稻(南京道)、谷仓、蜀、姬(高粱)、小麦、豌豆、荞麦等。

辽代种植的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品种也很丰富。西瓜、维吾尔豆等水果品种从维吾尔族引进,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胡桥《北记》云:自辽皇都去京东几十英里,“然后进入平川,植被更多,开始吃西瓜。云契丹打破了这种维吾尔族。它和中国(中原)的冬瓜一样甜。”

从《辽史》来看,辽代人种植的水果品种、《契丹国志》、在《辽史本末》、《辽史拾遗》等文献史料中,有梨、枣、海棠、杏、桃、李、柿、樱桃、榛、票、大籽松等。蔬菜植物包括芹菜、维吾尔豆、韭菜、芡、葵、葱、姜、蒜等。

辽代人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桑麻。辽代人种植的桑、麻等植物多在南京道、中京道、东京道等地。据《契丹国志》记载,辽南京道土肥沃,盛产“桑哲麻麦”。中京有“丝蚕户”,专门为朝廷“丝锦院”提供丝织原料。他们种了很多桑树来养蚕。宋人路振的《乘风录》记载:“沿灵河(今辽西大凌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贝、锦,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为太后丝蚕户。”

[img]51788[/img]

辽朝的土地有两种:公田和私田。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官闲田也是公田。人民领种十年后,必须向朝廷缴纳租金。至于“占地房地产纳税”,就是私田。估计屯田多集中在北边,私田多在辽南边。契丹的汉人还是以男耕女织的方式维持家庭收入。

与此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虏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部地区,建立了许多头下军州。除少数需要上缴外,其余收入归头下主所有。

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辽廷以免租十年为例,形成契丹独特的农牧混合经济。1991年1月,辽圣宗时期,“圣旨免征三京所有道路的租赁税,但仍然包括田地”。1075年9月,辽道宗时期,“南京饥饿,免租一年,仍支付苏振之”。

辽朝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被纳入州县,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民和以出租土地为生的租户。无论他们的经济地位如何,他们都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国家编户,并承担着国家服役的负担。寺庙里的大多数租户都是贵族和官僚,他们和土地一起转移。他们是另一种税收家庭,他们向国家和寺庙纳税。


辽国有多少种作物?辽国农业是如何发展的?辽国有多少种作物?辽国农业是如何发展的?

,,,,,,,

  • 解密:谁是历史上第一个喝酒喝死的外交大使?
  • 公元951年,一位名人(天天死人)去世。这个人是北汉的礼部侍郎,属于实际的二级宰相。对于北汉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

  • 解密:宋朝历史上最配称明君仁君的皇帝是谁?
  • 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能力方面,他不如宋太祖雄。在知识方面,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然而,在他死前后的名声方面,...

  • 一代敢作敢为的传奇女性领袖:大辽萧太后
  • 公元916年,中华大陆再陷军阀割据、混战,唐朝政权名存实亡,原本被唐太宗赐姓李的契丹人,借此机会挣脱对唐朝的依附关系,在...

  • 辽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王萧燕燕:如何吞并后宫?
  • 中国历史总是“一边倒”。男人走运,自然要当主角;不走运,就当配角;女人,连“跑龙套”都没资格,更别说登堂入室,参加朝政了...

  • 可以称我为皇后:皇帝死后,她公开与大臣同居
  • 1004年,辽国大举攻打大宋,想重获后周世宗柴荣收复的关南地。辽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到檀渊,檀渊是开封的大门,宋真宗怕死。...

  • 辽圣宗耶律隆绪是怎样的皇帝?他的母亲是谁
  • 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1年出生,是耶律贤的长子,自幼喜欢汉文化,十岁就能赋诗作文,公元980年封为梁王。公元982年耶律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