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强盛时期,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南至河北省南部白沟河(111年,489万平方公里)。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辽朝采用的州县制度基本上继承了唐代制度。州有刺史,县有县令,京城所在地称府。此外,以五京为中心,分为上京道、东京道、南京道、中京道、西京道五大道路。五大道路是中央分治区。采用分权治理的方法不能正式视为地方行政区划。
[img]51785[/img]
由于辽朝大部分时间与北宋同期,自1004年两国签署“禅源联盟”以来,两国开始和平交流,辽朝不可避免地受到宋朝某些制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道一级行政机构与北宋路一级行政机构相似。还有五京制度,主要是为了控制战争获得的土地或争夺一个地方而设立的前进基地。
辽国的制度一般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个北京、6个政府、156个州、军、城、309个县(根据辽史·地理志)。
道
辽分有五条道,每条道都有一个叫京的政治中心,以京的名字命名道。
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地区,上京道治上京临黄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辖今海河、大清河以北、长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区。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
在五京,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都是陪都。然而,辽中京至禅渊之盟后,其政治作用得到了加强,其地位接近上京的首都地位。
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名为大辽。
辽圣宗于1007年建成中京大定府,临黄迁都于此。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道下有四个政区:政府、州、军、城,属于同一级别。
[img]51786[/img]
府
(1)京府:临潢府、大定府、辽阳府、析津府、大同府。
(2)率宾府、定理府、铁利府、安定府、长岭府、镇海府、兴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辽宁朝阳),其地位略低于京府。
州
分等,从高依次为: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
县
辽国还有与县同级的州、军、城。
而头下军州是辽朝的一种特殊建设。
契丹贵族建立了州、军安置,督促其为主人工作。
辽王、外戚、大臣领导的下军州可以建城郭,其余只能有自己的下军寨堡。下军州多位于黄河流域契丹住所。俘虏主要是河北、山西的汉人和东北的渤海人。下军县的名称往往采用原籍州县的名称,如俘虏卫州人、建卫州、俘虏三河县人、建三河县、俘虏密云人、建密云县等。下军州的制度在辽圣宗时期逐渐废除。
辽国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行政区域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