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在1141年签署的和议。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和首相秦桧害怕阻碍金的和平,解除了韩世忠、张军、岳飞的兵权,甚至制造了岳飞的冤狱,使抗日战争派对的投降和活动无法反对。
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边界,东以淮河中流为边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边界,南以宋,北以金;宋朝每年向金纳贡银、丝绸25万两匹。绍兴十二年以来,每年春天都搬到泗州。
绍兴和议决定了宋金之间的政治不平等关系,结束了10多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
[img]51766[/img]
127年,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即宋高宗,历史上被称为南宋。临安(今浙杭)于1138年正式定都。南宋时期,当权人不思进取,长期执行求和政策,称臣纳贡为金朝,压制军民抗金斗争。
1140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侵,但各军连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战役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随后,岳飞率领岳家军在盐城取得大胜,击败了金军的主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市。这时,金兵计划撤到河北,南宋全国要求收复北方的呼声很高,抗金形势很好。
然而,宋高宗以妥协郭安为国策,不仅害怕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和平,还害怕岳家军从金营欢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他的地位。因此,高宗和秦桧同意命令各行各业的军事班主任,并在一天内连续12枚金牌强迫岳飞退役,解除了韩世忠、张军和岳飞的军事权力。
随后,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磕头求和的情况下,金国以“杀岳飞”为条件,答应和议。
经过一番交易,双方签署了绍兴和议:向金称臣,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边界,东以淮河中流为边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边界,南以宋,北以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2、丝绸25万匹,自绍兴12年(1142年)以来,每年春天都搬到泗州。同年,岳飞被处决。
[img]51767[/img]
绍兴和议决定了宋金之间的政治不平等关系,结束了十多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陆秀夫、文天祥等保护皇室后裔逃往广东,坚持抵抗。直到1279年,南宋政权终于灭亡。
宋代,在技术改进和租房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手工业分工细致,技术先进,产品闻名于世;商品经济水平超过过去,城市和城镇繁荣,货币流通扩大,最早的纸币诞生。
宋代文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科学、文学、历史、艺术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外,还产生了与先秦和汉朝相当的新儒家思想;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绍兴和议的内容是什么?绍兴和议的签署对宋朝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