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耶律德光于947年5月15日死于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第二天,永康王耶律阮,即位于棺材前的皇帝,是辽世宗。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辽世宗不是太宗的儿子,而是侄子。太宗本人有五个儿子,当时都还活着。为什么他临终前不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把王位传给侄子?考虑到辽世宗的父亲和辽太宗当年有夺位之争,后世很多人猜测辽世宗一定是趁着太宗去世的机会夺取王位的。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50643[/img]
辽世宗的父亲耶律倍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阿保机在世时,耶律倍被封为皇太子,成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然而,在耶律阿保机去世后,更喜欢次子的皇后述律平(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坚持让次子耶律德光继承王位。经过一年的明争暗斗,耶律倍终于屈服于母亲和契丹贵族的大部分压力,让位给了二弟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登基称帝后,总是对被迫放弃王位的哥哥感到不安。他派人监视耶律倍的一举一动,不断削弱耶律倍的影响力。最后,整天惊慌失措的耶律倍选择从海路逃到中原,受到后唐皇帝的热烈欢迎。
几年后,后唐被摧毁,耶律倍在战争中被杀。史书上有两种关于耶律倍死亡原因的解释:一种是后唐皇帝李从可派人杀死;另一种是后晋傀儡皇帝石敬堂被契丹人支持杀死。从那时起,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之间的皇位争端就完全结束了。
然而,当耶律倍逃离中原时,他并没有带走儿子。耶律倍诸子,包括长子耶律阮,继续生活在辽国。
[img]50644[/img]
耶鲁阮从小聪明好学,深受辽太宗的喜爱。太宗把他带到一起抚养长大,比自己的儿子更喜欢他。耶鲁阮成年后,不仅外表端庄,身材魁梧,而且慷慨大方,精通骑射。他是契丹典型的杰出青年。
19946年,辽太宗率领军队入侵中原,耶鲁阮随军出征。辽军在摧毁后晋后,遇到了中原军民的全力抵抗。辽太宗别无选择,只能决定撤回辽国。在班主任返回朝鲜的路上,他突然重病去世,然后耶鲁阮继承了太宗的皇帝宝座。
很多人认为耶律阮之继承王位一定是用了很多手段。按照汉人的思维惯性,如果王位不传给儿子,必然会和阴谋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在游牧民族中,把国家的最高权力传递给强者是很常见的。虽然当时辽国已经接受了许多汉文化,但其民族本身的特点并没有丧失。在契丹人眼里,辽太宗把王位传给侄子耶律阮其实是很平常的事。《辽史》对此事的记载也只有一句话:“夏四月丁丑,太宗崩在栾城。戊寅,子宫二镇阳,即位于棺材前的皇帝。“正是这件事并不奇怪,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表达清楚。然而,一些后来的野史专家用汉族继承制度的思维强行解读了辽世宗继承王位的过程,并得出结论,他获得了王位,这让人哭笑不得。
即使撇开契丹人的传统不谈,耶律阮也是继承皇位的唯一人选,只考虑到当时的现实环境。
[img]50645[/img]
@ 耶律阮本人就足够优秀了。就身份而言,他是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孙;就影响力而言,他受到契丹贵族的普遍尊重;就能力而言,他是当时辽国皇室中最杰出的一位。就各种条件而言,耶律阮是继承王位的最佳候选人。
@ 辽太宗在母亲述律平的支持下,从大哥耶律倍手中夺得皇位。然而,述律平也给儿子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百年后,他把王位传给了三弟耶律李胡。耶律李胡脾气暴躁,残忍无道,任何人都能看出,如果耶律李胡成为皇帝,对辽国来说一定是一场灾难。辽太宗把半辈子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国家,他怎么能忍心把它托付给耶律李胡呢?
[img]50646[/img]
@ 当时辽太宗的几个儿子还太小,长子耶律靖也只有十六岁。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个人能力,都没有资格成为一国之君。如果辽太宗按照与母亲的约定将王位传给耶律李胡,这位残忍的第三个孩子可能不会轻易放过对王位构成潜在威胁的侄子。耶律阮宅心地善良,待人以宽,完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这也是辽太宗临终前决定将皇位传给耶律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辽世宗耶律阮之成为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合法继承王位的过程。所谓夺位阴谋,只是后世野史专家随机猜测的结果。正是辽世宗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王位,才得到了辽国绝大多数贵族的无条件支持,并在随后与陈律平、耶律李胡的争夺中击败后者,正式成为辽国历史上的第三任皇帝。
耶律阮成为辽国皇帝,他的王位是合法继承还是来路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