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唐宋时期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宝机(辽太祖)统一了原本松散的契丹部门,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47年,契丹国的第二任皇帝耶律德(辽太宗)改名为“大辽”,历史上被称为辽国。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50518[/img]
从耶律阿保机成立到1125年辽国被摧毁,辽国延续了209年。在这200年里,辽国一直是北方的霸主。那么问题来了。辽国是否依靠实力统治北方200多年?
许多人认为,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力非常强大,辽作为一个统一政权的游牧民族,其实力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夜间阅读历史书籍时,辽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主宰北方,主要是因为它的实力太强,而是因为它的对手太弱。
辽国的早期对手是其他同样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如室韦和习。虽然这些部落有许多勇敢而强大的士兵,但由于部落内部的沙子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前线,所以他们自然会在组织更严格的契丹人面前失败。
[img]50519[/img]
在耶律阿宝机成立之前,契丹还没有建立正式的政权,但它已经是一个有组织的庞大部落联盟。当时是唐末,曾经繁荣的唐朝帝国已经到了藩镇分裂和分裂的阶段。但即便如此,唐朝北部的几个藩镇仍然让契丹人遭受痛苦,其中最典型的是占据今天河北北部的卢龙镇。
当时,卢龙节使刘仁恭成为一名强大而好战的指挥官。在他的领导下,卢龙镇士兵经常主动跨越边界进入契丹人的领地,焚烧契丹人的牧场,掠夺契丹人口和牲畜。契丹痕德堇可汗怕刘仁恭的兵威,为了要求他保留契丹人的牧场,不得不选择给刘仁恭大量的马匹。后来耶律阿保机掌权,与唐代河东强大的节度使李克用成为异姓兄弟,契丹在与卢龙镇的对抗中逐渐扭转了衰落。仅仅一个藩镇就能对契丹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在唐朝分崩离析之前,契丹在大唐帝国面前是多么的弱势。
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期间是辽国军事的巅峰时期。当时,唐朝已经灭亡,一个庞大的帝国被分裂成许多分裂的政权,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后晋皇帝石敬堂为了吸引契丹人,帮助他夺取中原,主动向辽太宗称臣,并自称儿童皇帝。石敬堂死后,他的继任者石重贵,但他不想活得这么懦弱。他主动挑衅,赶走了后晋不可或缺的契丹商人。辽太宗以此为借口,向南出兵攻打后晋,并打算统一中原。
这场战争拖了三年,双方都取得了胜利。契丹军队在此期间遭遇大败,辽太宗骑着骆驼逃离战场。但后晋的整体国力远不如契丹,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晋逐渐减弱。公元946年底,后晋军事统帅杜重威投降,战争以契丹人的胜利告终。之后,辽太宗将军队带入后晋都市开封,并宣布将契丹国号改为“大辽”。
[img]50520[/img]
然而,辽太宗统一世界的梦想很快就被唤醒了。原来,中原人民开始自发组织义军伏击落单契丹人,辽太宗和他的军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与此同时,一直在观望形势的太原统治者刘志远宣布与辽国作战。考虑到他此时的危险情况,辽太宗不得不选择放弃现有的占领区,全军撤回辽国。此时,他只占领了开封三个月。
考虑到辽军的战斗力处于巅峰时期,但在占领中原地区后,它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很容易放弃人们。你还不好意思说它很强大吗?
959年,五代十国进入最后阶段,当时柴荣统治下的后周是中原最强大的力量。今年4月,柴荣御亲征北伐辽国。短短42天,柴荣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关三州,共十七县。在后周军队的强大进攻下,辽军节节败退,几乎没有招架之力。然而,柴荣此时突发重兵,北伐被迫中止,辽国幸运地逃脱了一劫。
同年6月19日,一代英雄柴荣去世。半年后,柴荣最信任的将军和后周殿前检查了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从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手中夺走了王位,建立了宋朝。
从那时起,宋朝(北宋)和辽国长期以来一直呈现出南北对峙的局面。宋朝无法北伐辽国,恢复中原故土。辽国也没有实力南入中原。两只“菜鸡互啄”了100多年。最后,他们都被突然崛起的金国摧毁了。
辽国的实力有多强大?它可以延续国佐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