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餐具!筷子虽然只是两根很简单的小棍子,但是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可以吃汤以外的任何食物,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筷子起源于中国!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蒙古和新加坡。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筷子。用筷子吃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目前,考古发现的古筷子文物时代是在商代后期,用筷子吃的时代应该早于此。商代的古筷子是青铜制的,出土于殷墟的一座墓葬。
[img]49299[/img]
江南和西南地区都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古筷。汉代古筷发现较多,除铜外,南方还发现了许多竹子。一双竹筷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17厘米。用筷子吃饭的图像可以在汉墓壁画和画像砖上看到,说明汉代筷子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汉代古筷大多具有首粗足细的特点,如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筷,首足直径分别为0.3和0.2厘米,是古筷中较为纤细的一种。
隋唐时期出土的古筷子大多是白银做的,有的长30厘米,直径0.5厘米,属于较厚较长的一类。宋代出土的古筷子不长30厘米,一般在20厘米左右,也是第一个又厚又细的圆棒。从明代开始,就有了方头圆脚筷子,比如万历时期明定陵出土的金银筷子,说明明代现代筷子的流行风格是定型的。
[img]49300[/img]
筷子改名为筷子也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陆容所在的《蜀园杂记》卷一中说,吴中的民间习俗是禁忌,行舟禁忌是“住”,“住”字与“筷子”同音,改名为“快儿”
。明朝的李宇亨也在他的《推帐篷》中谈到了这件事。“世界上有一个邪恶的词,叫做美丽的词,比如站在筷子上,叫做快子。今天,由于流传已久,有士医生也称筷子为快子,忘记了它的开始。”快子后来加了竹字头,大概是竹子做的,成了今天常见的“筷子”。
现代人用筷子吃饭,有一些习惯性的礼仪,大部分来自中国古代。比如宋代《朱子童蒙须知》说:“每当你吃饭的时候,你必须把筷子放在勺子里,你必须把它们放在勺子里。”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拿起勺子就要放下筷子,拿起筷子就要放下勺子,不能同时使用。这种中式的吃法和一手拿叉子一手拿刀子的吃法大不相同。
筷子在中国古代有多少年的历史?商代的筷子是什么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