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陪皇帝曹芳从洛阳扫墓到高平陵,起兵政变,控制京都。曹爽相信司马懿的承诺“只看兵权,不加害”,轻易放弃抵抗。从那以后,曹魏的军权和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被称为高平陵事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来看看!
[img]47802[/img]
那么,曹爽为什么要放弃抵抗呢?难道他不知道“卧床不起,让别人打呼噜”的道理吗?还是他想等司马懿挂了再拿回来?
只能说,一旦人们习惯了舒适,让他们在战争中害怕半死,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保持王思聪的一般生活,他们就不会选择战争。渴望享受的人通常是酒囊饭袋,曹爽就是这样一个人,追求物质比一切都好。
司马懿知道曹爽是个人,用曹爽贪图享受的弱点来引诱他。曹爽天生就有权力,就像温室里的花一样。他太天真了,不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结果,他手里拿着一副好牌。
此外,司马懿很有名,擅长欺诈,这也让曹爽感到害怕。我觉得我打不过司马懿。毕竟,诸葛亮和陆逊死后,司马懿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没人认为他在吹牛?
虽然司马懿从上帝的角度知道将军只有3000名死士,但朝廷老兵跟着司马懿大喊大叫。曹爽觉得他的对手很强大。他不知道手里有多少人。这很正常吗?
答案很明显,弃甲来降,不失富家翁(司马懿承诺的)。如果你输了,那就是叛国谋逆,劫持皇帝,满门抄板上钉钉。
[img]47803[/img]
简言之,他没有能力和经验。他认为战斗也是死亡。最好活下去。结果,你活不下去。这样一来,温室里的花就是不行,经验不够,掌权不好,反而导致了杀人的灾难。
还有,曹爽当时是第二个“曹操”,权力独占。朝鲜有很多人对他不满意。曹氏宗族和许多大臣都反对这种说法。当然,这些人只是希望曹爽下台,而不是支持司马懿改朝。
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不大的情况下,在老板的“保证”下,事实上,曹爽最多只是失去了“政治家”的资格。最后,曹爽仍然代表“皇室”在朝廷占有一席之地。当你翻脸时,接受妥协是正确的选择。
怪司马懿,他的无耻程度突破了当时的下限。事实上,汉魏的政治文化并没有那么黑暗。曹爽认为党只是一场斗争,不会伤害他的生命。如果在唐朝,即使是猪也不会那么天真。
曹丕废献皇帝为山阳公后,魏明帝还带领所有官员去朝拜,有君臣之礼。曹操没有乱杀,都是谋反的。你不想杀曹操,曹操也懒得理你。
《三国志》和《晋书》都记载了桓范在最关键的时刻责骂曹爽,“你的三兄弟真的不如猪”。司马懿向公众发誓,只要曹爽投降,他只会削减官员,而曹爽是愚蠢和天真的。我相信。此外,许多重要官员,如蒋济之对司马懿的支持,是基于司马懿发誓只削减曹爽的官职,司马懿的权力在掌握后立即转过脸来。
[img]47804[/img]
晋书,宣帝纪:蒋济说:“曹真之勋,不能不祭。”皇帝不听。
然而,虽然曹爽很傻很天真,但司马懿的脸突破了世界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非常重视誓言,司马懿这样的老大臣当然是一个信徒,尤其是他在满族武术发誓只削减官员,每个人都相信,江济几个月后生气。
司马是世人评价的一个,得国之容易,但因果有报,后来八王之乱,五乱华,也算是对司马家的报应。
曹爽为什么要放弃抵抗?还是他想等司马懿挂了再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