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谁提出了两项税法?两项税法的实施对唐代有何意义?

唐德宗建于中原(780年),首相杨燕建议颁布“两项税法”。两项税法是以原地方税和家庭税为主,统一各种税收制定的新税法。因为它被分为夏季和秋季,所以它被称为“两种税法”。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46965[/img]

两项税法是当时赋役制度的全面改革。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首相杨燕建议实施两项税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780年)第一个月,法令正式公布。

两种税法背景

唐初,征税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基础,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朝成立后,土地合并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逃跑。当农民逃跑时,政府经常指示邻居保险代表他们支付平庸的租金和调整,这迫使更多的农民逃跑。维护平庸的租金和调整一直非常困难。同时,根据垦区征收的地方税和贫富等级征收的家庭税逐渐变得重要。

天宝年间,户税达200多万贯,地税粟谷达1240多万石,在政府收入中的比例与租金和调整相当。

安史之乱后,国家失去了有效控制户籍和田亩账户的能力,土地并购更加激烈,迫切需要军费。各地军政长官可以任意用各种名字摊派,不需要中央批准。因此,杂税林立。中央政府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税收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袁超、方清、陈庄等人的武装起义出现在江南,苦于汇聚的人纷纷参与。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诏令:世界户籍,由当时的刺史、县令根据贫富评定等级差(差派兵役、科税),不得按旧账虚额(原户籍人丁、田亩、租平数)摊及邻保。这其实就是用户税的征收原则,而不是租金、平庸和调整的征税原则。但是没有实施。

永泰元年(765年)又命令:“除了正租庸,其人民不应该有不同的科率。”永泰元年(765年)5月,京兆尹第五琦邀请夏麦每十亩官税一亩,试图实行古代十一税制,实际上是加重地税。

[img]46966[/img]

大历四年(769年)有几次关于田亩征税的命令。五年三月的规定是京兆府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夏秋两次,按亩积和田地质量征税。从广德两年到永泰两年,他们已经开始征收青苗地头钱。根据垦地面积,他们每亩征税15篇文章,也按占用土地面积征税,但征收资金(货币租赁)而不是租赁(实物租赁)。

两种税法的内容

1、中央政府根据财政支出确定的总税额,按照中央政府分配的数量向当地人民征收;

2、家庭和客户,都是在现在的居州县登记的,根据丁壮和财产的数量定出家门等;

3、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秋税十一月纳;

4、“租庸调”和所有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

5、按户等纳税,按田亩纳米粟,按大历十四年垦田数征收田亩税。

6、无固定住所的商人,所在州县按其收入征收30分之一的税。

7、寡妇孤独的人可以免税。

8、除此之外,以枉法论。

两种税法的意义

一、积极

自战国以来,两项税法改变了以人为本的税收制度,“只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为本”,使古代税收制度从“舍地税人”发展到“舍地税地”

两项税法改变了根据丁口征收的租税服务。租税服务主要来自贫困劳动者。它以财产的数量为基础,不仅扩大了税收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根据财产的数量,即纳税人的税收能力,使税收负担相对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人民的税收负担,简化了税目和程序。

[img]46967[/img]

这在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调动工人的生产热情是一个历史进步。它为宋代以后的两项税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税收制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消极

长期不调整家庭等,不能落实贫富分担的原则;

两税中户税的税额是用钱计算的。由于政府征收资金,市场上的硬币流通不足,很快就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应廉价出售丝绸、谷物或其他产品来纳税,这增加了负担;

两税制下的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合并更受欢迎。富人勒逼穷人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后来,它无法支付,只有逃跑,土地集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农民成为了更多的房客和银行家。

两项税法的部分内容超出了客观条件,即“虽然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货币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根据货币征收租金和税收改革的条件尚不完全满足。”


谁提出了两项税法?两项税法的实施对唐代有何意义?谁提出了两项税法?实施两项税法对唐朝有什么意义?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