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忠忠。这三个人原本是明朝的将军,后来投降到清朝。吴三桂驻扎在云南和贵州,尚可喜驻扎在广东,耿忠忠驻扎在福建。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虽然这三个人名义上是朝廷大臣,但他们实际上是独霸一方,似乎统治着三个独立王国。“三藩”在其所在省份的权力远远超过其他当地官员,可以控制当地军队、税收,甚至私下制造货币。这三个人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特别是吴三桂,他的军队将军广泛,实力雄厚,被称为10万精锐士兵。
耿忠忠的父亲耿仲明和尚可喜曾跟随皇太极与世界作战。皇太极正式称帝后,耿仲明被授予怀顺王,尚可喜被授予智顺王。在汉朝大臣中,他们的官员是最大的。清军通过山海关进入大陆。吴三桂因帮助清军打败农民起义军而被授予平西王称号。
[img]45494[/img]
顺治时期,耿仲明被改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清朝封这些人为王,是为了笼络汉人,让他们为朝廷效力。双方互相利用,各取所需。后来,为了消灭南方几个省的小朝廷和农民起义军,朝廷派耿忠、尚可喜和吴三桂到云、贵、川、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三人在消灭南方建立的小朝廷和农民起义军后,驻扎在这些地方,势力逐渐扩大。
“三藩”在驻地肆意剥削人民,几乎一切都要征税。在尚可喜驻扎的广东,即使是鸡、猪等牲畜,甚至是蔬菜、水果等不该征税的东西,也要征税,还要加倍;铜、铁、锡、木材等。除按规定征税外,还应征收私人税。
[img]45495[/img]
每年剥掉12万多银,让人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耿忠忠驻扎的福建海盐丰富,老百姓以此为生。耿忠忠对海盐征收重税,利润很大。他利用福建临海的优势,与荷兰和东南亚进行走私贸易,毫无顾忌地积累了大量财富。
作为清朝的官员,他跑去走私当强盗,这是清政府无法容忍的。
此外,“三藩”每年都向清朝要求大量资金。福建和广东省每年需要2000多万元,而全国其他军队每年只有1700多万元。历史书记载,“世界财富,一半消耗在三藩”。“三藩”已成为清政府严重的经济负担。此外,三王的自尊越来越傲慢,这已成为一个隐患。
此时,南方的小朝廷逐渐被消灭,农民起义被镇压,“三藩”不再需要继续存在。因此,康熙决心撤销“三藩”,并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理由。
[img]45496[/img]
这时,正好可喜老了,想回老家辽东养老。他写信给朝廷,希望儿子尚之信继承平南王的头衔,继续驻扎在广东。康熙批准了这个请求。然而,尚之信叛逆、暴躁、酗酒、官民怨恨。康熙最终命令撤销尚之信的头衔。
这件事感动了吴三桂和耿忠忠,他们意识到康熙有撤军的意思。于是,他们写信给朝廷,要求撤销藩王,让他们回到北方。这实际上是吴三桂和耿忠忠的计划。他们想测试康熙的态度。康熙不是一个等待闲暇的人。他立即召集大臣讨论此事。结果,大臣们的意见不一致,他们更担心撤军。
最后,康熙立即决定立即撤销“三藩”。康熙预计这三位国王迟早会叛乱,撤军也不应该太晚。吴三桂和其他人认为康熙会留住他们,但没想到康熙会这么简单。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赢得人民的心,他还跑到明朝永历皇帝朱由锤墓前,虚伪地哭了起来,说要为明朝复仇。然而,讽刺的是,他背叛了明朝,他杀死了永历皇帝,他最终报复了明朝。
[img]45497[/img]
战争开始时,由于吴三桂准备充分,他与耿精忠一起叛变,实力远强于清朝地方军,所以他赢得了胜利。吴三桂军从云贵开往湖南,几乎占据了湖南省,然后占领了四川省。四川官员纷纷投降,一些地方的诸侯国王和将军也做出了回应。清军的情况非常危急,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冷静应对,显示出很高的军事素质。他调整了战略,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并采取了笼络政策对待尚之信和耿精忠。这一举措确实奏效了。尚之信和耿精忠在利益的诱惑下立即投降到清朝。
战争持续了八年,吴三桂在战争期间因病去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孙子吴世凡自杀,清朝终于平息了叛乱,统一了南方。
这是历史上“三藩”的混乱。经过八年的战争,康熙消除了“三藩”的隐患,避免了国家的分裂,稳定了清朝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分裂最终不受欢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康熙最终通过八年战争消除了[三藩]的隐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