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是指唐初在西北地区设立的四个军镇,由安西都保护政府管辖。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在安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地交通要道、巩固唐朝西北边防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44511[/img]
简介
贞观14年(640)8月唐灭高昌国,9月置安西都护府位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军政事务。22年后,唐军进入龟兹国后,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迁至龟兹和焉芪(今新疆焉奘西南)。、(今天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建城堡,建设军镇,由安西都保护,故称安西四镇。
贞观过后,安西四镇时不时,军镇也发生了变化。调露元年(679),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行延都督阿斯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用碎叶水旁的碎叶镇代代雁栖。从那以后,安西四镇就是碎叶、龟兹、于和、疏勒。
开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唐嘉慧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门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歧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
在过去的七年里,汤嘉惠建议用焉邈镇代替碎叶镇,所以开元七年后的安西四镇是龟兹、于、焉、疏勒。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分内部调整,吐蕃先后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和朝廷之间的通道中断了。然而,四镇的留守军队仍然坚守着各个城镇。北庭和安西四镇相继陷入吐蕃。9世纪中叶,据报道,天山南北和安西四镇。
历史进程
贞观年间
贞观14年(640年)8月唐灭高昌国,9月在西州交河城(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址)安置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见首都护府)。20年6月,西突厥乙毗射稀可汗,请亲吻,唐使其下属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作为聘礼。22年,唐军入驻龟兹国后,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国都(今新疆库车)﹑雁栖(今新疆雁栖西南)﹑和田(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建城堡,建设军镇,由安西都保护,故称“安西四镇”。
[img]44512[/img]
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和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分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之间的通道中断,但四镇留守军仍坚守各镇。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镇留守郭欣的表演抵达长安,朝廷任命郭欣保护安西大都市﹑四镇节度使,并命令四镇将士全部迁入七资,作为奖励他们坚守四镇之功。贞元五年(789),中国高僧悟空回国,途经疏勒镇,会见镇守使鲁阳;去于田镇,看到镇守使郑据;去龟兹,看到四镇的节奏使者﹑安西副大都保护郭欣;到雁栖镇,会见镇守使杨日佑,说明此时安西四镇仍是唐守。
贞元六年(790年),吐蕃占领北庭(公元792年,吐蕃占领西州,完全占领北庭),占领安西四镇之一于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吐蕃占领了安西的其他三个城镇,没有信息表明吐蕃开始占领安西其他三个城镇的确切时间。经历了与维吾尔人的激烈竞争。9世纪中叶,维吾尔族先后占领了天山南北和安西四镇。
唐代安西四镇简介:它在历史上存在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