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时,玄德说:“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真有未知。操说:“既不知其面,又闻其名。玄德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说:“冢中枯骨,我早晚必擒!“刘备认为袁术兵强马壮,可谓当世英雄,但曹操嘲讽袁术是墓中枯骨,迟早会被俘。那为什么袁术被称为“墓中枯骨,他真的那么不堪吗?们一起来探索一两个。
[img]43926[/img]
历史上,真正称袁术为“冢中枯骨”的是北海的孔融,《三国志·蜀志·先传》:“北海相孔融谓先主说:‘袁公路难道不担心国家忘家的邪恶吗?何足介意墓中枯骨!"墓中的枯骨,是指墓中的枯骨,墓中即使有无数的财宝,也没有鸟用。犹言死人,用来嘲讽志气低下、无所作为的人。那为什么孔融称袁术为“冢中枯骨”呢?接下来,当我们看到袁术的所作所为时,真相大白了。
出生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的第二个儿子,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袁绍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但袁绍是一个普通的儿子(女仆出生),并被继承给他的叔叔袁成,也成为袁术的表弟。袁术作为第二代官员,被举孝廉为东汉官员。汉灵帝死后,将军何进掌权,袁术和袁绍被何进拉拢。十常侍杀了何进后,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袁术这次非常猛烈,他带兵攻打十常侍,十常伺服角顽抗。袁术火烧皇宫,胁迫十常侍弃皇宫逃跑。可见,袁术年轻时也是个猛人,不是酒囊饭袋。
董卓进入洛阳后,他赢得了袁术,袁术拒绝依附,避免了南阳的麻烦。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惹了麻烦,投靠袁术,两人建立了联盟。袁术提供粮草,孙坚出兵作战,十八路诸侯征服董卓,孙坚斩华雄,击败董卓军队。但由于诸侯联盟的鬼魂,董卓最终没有被摧毁,而是先战斗。
首先,袁术因不赞成袁绍改立汉宗室,刘虞为帝,两兄弟闹翻。袁绍想在孙坚回来之前夺取孙坚的领土,但他被袁术带兵击退。随后,袁术全力以赴。首先,他攻击了荆州的刘表,孙坚战死。然后,袁术攻击了兖州的曹操,大败而归。然后,他杀死了扬州刺史,领导了扬州木,也被称为徐州伯。
[img]43927[/img]
随后,袁术带兵攻打徐州刘备,但吕布偷了桃子,占领了徐州,他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徐州广陵等地。袁术如此火力全开,无非是为了扩大地盘,统治世界。袁术一直认为汉朝很弱,老袁家四世三公,民心所向,命运所归,应该自己称帝。在他从孙策那里得到传国玉玺后,他迫不及待地想成为皇帝。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当然,袁术称帝不是盲目傲慢,他也很有实力。袁术领土最大的时候:汝南县、颍川县、河南县、九江县、庐江县、丹阳县、吴县、会稽县、广陵县、沛县,横跨扬州、豫州、徐州,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袁术治总人口约500-800万,士兵约17万。相比之下,周边北方的曹操和袁绍远不如自己。西方的刘表优柔寡断,不成大器,而南方则是东汉朝廷认定的豫章太守华欣,更是一只弱鸡。面对这种情况,袁术称帝也是必然的情况。只是袁术选择的时机不对,操之过急,他的行为被世人鄙视,成为众矢之的,被诸侯群殴,怎么能不败呢?
袁术称帝后,先后遭到孙策、吕布、曹操的叛盟和打击,再加上他的地盘遭遇大干旱、大饥荒,袁术一败涂地。他本来想去河北投靠袁绍,但半路被刘备拦截退回。这时,他随军只有麦屑三十斛,还想用蜜浆解渴,随从找不到,袁术叹了口气。不久之后,他死于呕血斗余。袁术的家人被孙策俘虏,他的女儿成了孙权的妻子。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富二代,终于成了“墓中枯骨”。袁术是典型的大略而无才的人。如果他不急于称帝,慢慢地画出来,慢慢地清除各种势力,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各位,你怎么想呢?
为什么袁术被称为【墓中枯骨】?他真的那么难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