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在唐贞观与吐蕃松赞结婚15年。毕竟,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没有任何娇嫩的脾气。从长安到最后一个目的地。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然而,当他们经过一些地方时,他们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盛大欢迎,所以文成公主教了一些当地人一些有用的纺织耕作技术。特别是在促进汉藏团结友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43289[/img]
唐蕃友好
唐蕃联盟纪念碑记载:“.....和叶社姬一样,在贞观时期娶了文成公主.........重协国家,更好地结婚。景龙年,嫁给金城公主,嫁给赞普政府...侄子和叶社姬统一,友谊长……”
文成公主进入西藏,唐藏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对吐蕃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巩固了唐朝的西部边境,而且将汉族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通过唐代文化的营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永辉的第一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了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人们的喜爱。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促进藏族文化的成就,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的形式在汉藏民族中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色母亲的化身。
藏地发展
[img]43290[/img]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这本书有很多奇幻荒谬的记载)记载,文成公主的嫁妆包括“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柜、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品”,还有很多烹饪食品、各种饮料、各种图案的锦缎垫被、占卜经典300种,用于分别善恶的明鉴。6种医疗器械。还带着芜菁种子等入藏。
松赞干布在河源迎亲。文成公主带来的金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崇拜的圣物。
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相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对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规范化。松赞干布因嫁给公主而羡慕中国风格。他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歌和书籍。他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负责表疏,并向唐请求蚕种、制酒、碾磨、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的《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人以来,一半的胡风就像汉家”这句话。可以证明,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的影响很大。
文成公主相信佛教,在逻辑上修建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大昭寺前的公主柳据说是自己种的。在与文成公主结婚后的200多年里,吐蕃和唐朝的使臣和商人仍然频繁交流。
与文成公主结婚后,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