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说起学田冲的起源,与宋代明肃皇后刘娥有什么关系?

当阳市去玉泉寺的路上,从已公岭右转到一条山路,有一个叫“滚子湾”的地方。山上到处都是松林,山谷里有粳稻,也叫“学田冲”。说到这个学田冲的起源,也和宋代明肃皇后、玉泉寺的复兴、宋代学田制度的建立有很大关系。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3045[/img]

明肃皇后刘娥是宋代第一位摄政皇后,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原本是刺史上的女儿,因为父亲刘彤奉命出征,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家庭道路中落。她的母亲庞氏带着襁褓中的刘娥住在她母亲的家里,流落在民间。刘娥学会了击中书籍的技巧,跟随银匠龚梅,走在家乡靠手艺谋生。

他们乘船从成都到三峡和当阳,得到了玉泉寺方丈慕容禅师的指导和资助。慕容禅师劝刘娥去首都,以后一定要翻身,资助纹银22作为差旅费。刘娥北上首都汴梁后,受到襄王赵恒的赏识,15岁时被接进襄王府。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先后将刘娥封为四品美人、修仪、德妃。大中祥符五年后,刘娥被登记为张献明肃皇后。

明肃皇后不忘玉泉寺慕容禅师的恩情,多次下令恭敬慕容禅师入宫供养,均被谢绝。

因此,明肃皇后将脂粉钱32白银拨给玉泉寺修庙,并给予“景德禅寺”额和茅瓦二庄田。

明肃皇后也亲自来到玉泉寺。为了迎接皇后,慕容禅师在玉泉寺前修建了梳妆楼、皇城庭院和宫殿亭,遗址位于青龙山南麓和铁塔北侧。

[img]43046[/img]

据史料记载,宋景德、天禧年间,宋真宗、明肃皇后扩建玉泉寺,改为景德禅寺。寺庙规模达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建筑9,寺庙18,僧侣3700”,被称为“荆楚丛林之冠”。

明肃女王在玉泉山也留下了很多传说。她住在梳妆楼上,每天起床三次,去拜佛。每当她起床梳妆,听到楼外的释放池,青蛙不停地叫。刘女王听了,心烦意乱,随便说:“这些动物,暂时不叫,让我安心梳头!”

池塘里的青蛙听了刘皇后的话,立刻平静下来。没想到青蛙把“一时不叫”听成了“一辈子不叫”,所以玉泉寺的青蛙直到现在才再也不叫了。

明肃皇后在当阳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碾子湾地区拨给学田,实行学田制度。

据说明肃皇后在这里游山,那是除夕。快中午了,周围的村民都在放鞭炮,敬神,山鸣谷应。女王在轿子里看到一座土地寺庙,一对年轻夫妇带着猪头来尊敬她的岳父。

皇后下了轿子,看到泥塑土地的岳父和岳母微笑着,庙门口的对联写得通俗有趣:“岳父问 何处放炮? 婆婆答
又是一个村庄。然后随便问,你们俩能知道庙门口写的是什么吗?这对夫妇没读过书,一句话也读不出来,满脸通红地跪着。

明肃皇后叹了口气:现在世界是和平的,国家是和平的,人民是和平的。虽然人们很富有,但他们不能没有文化。为什么不把山谷里的土地分配给学田,修复学校,支持贫困士兵,这样贫困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支柱。

女王金口玉言,挥手,将碾子湾地区数百亩良田划归学田。她的年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院和学校,以补贴贫困学生的学习。许多当地人已经成为有学问的人才。

后来,这种公田办学方式被推向了全国,这些土地被称为学田。这个山谷被称为“学田冲”,地名一直延续到今天。旁边的山谷里有许多专门研磨学田冲的大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称之为“滚子湾”。

宋代成立的学田是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对元、明、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起学田冲的起源,与宋代明肃皇后刘娥有什么关系?说起学田冲的起源,与宋代明肃皇后刘娥有什么关系?

,,,,,,

  • 宋光宗赵敦的生活简介 宋光宗赵敦是怎么死的?
  • 宋光宗简介:宋光宗赵敦(1147年9月30日至1200年9月17日),宋孝宗的第三个儿子,成为穆郭皇后,宋朝的第12位皇帝(1189年2月...

  • 历史上真正的高球 苏轼有恩必报援助落难中的苏轼
  •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球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作为一个市场小流氓出现,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

  • 王安石认为宋代的根本问题在顶层:官员队伍不专业
  • 列宁称王安石为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发动改革之前,王安石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即财务官。当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

  • 宋代几乎有一个武则天:成武则天卖唱女险第二?
  • 唐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事实上,这样的历史几乎在后来的北宋上演。她的名字叫刘娥,也就是《狸猫换王子》中的...

  • 揭秘岳母刺字:见元朝史书:宋代刺字是技艺
  • 电视连续剧《忠诚岳飞》目前正在银幕上播出。岳飞背上刺的是“忠诚报国”还是“忠诚报国”引发了很多争议。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