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仁宗还年轻,刘娥[垂帘听政]具体怎么操作?

刘娥在她之前没有这个先例,开创了听政的先例。那么刘娥是怎么听政的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3027[/img]

宋代士人以史为鉴,唐朝后妃干政,导致朝政紊乱。宋朝官员怎么能不怕有能力、有手段、有经验的刘听政呢?@ 如何听政成了刘娥的难题。

而且大宋朝廷之前也没有后妃听政的先例。宋真宗死后,宋仁宗还年轻,必须有辅政人员。养母刘娥以前有参与政治的经验,所以她成了最好的候选人。但是如何操作“垂幕听政”呢?

面对自己暂时掌握的皇权,刘娥有过去代掌真宗朝的经历,对她来说可能并不难上手。然而,性别决定了她在面对朝臣时会有很多不便和麻烦。此时,能够在朝堂和后宫自由行走的宦官,就有可能在权力舞台上活跃起来。但是太监的权利太大了吗?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朝代因为宦官干政而灭亡。如何避免宦官干政已成为一个问题。

雷云恭是宦官。作为一个可以进出禁令的内班医院,刘太后在听政时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作为大臣和太后之间的“传声筒”,他有权与大臣和交通内外的宦官交朋友。事实上,宦官能否掌握权力取决于刘太后“军国权力与处理”的方式。

由于刘娥是宋代第一位听政的皇后,宋廷过去没有相关案例可供参考,在仪式和制度上似乎缺钱。然而,政府不得不处理它。面对真宗的去世和休朝,大臣们多次写信请听政治,刘娥仍然不得不开始听政治。听政治的方式应该是这样做的。大臣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王曾提出效仿东汉模式,五天在承明殿上朝一次,皇帝坐在左边,太后坐在右边,挂在窗帘前,听政务。

[img]43028[/img]

丁说,出于自私,他希望自己能垄断权力,控制政府。他建议皇帝每月第一天和第十五天只会见一次大臣,重要的事情是让太后和皇帝直接召集统治部长决定,其他琐碎的事情由雷允恭传给刘太后,让太后直接处理。

丁的建议实际上表明,皇太后的地位和权力高于皇帝。皇帝参与的政府事务并不多,小事基本上是由太后决定的。皇帝需要与太后和屠宰部长讨论,每月只见两次大臣。

@ 王曾当时不同意。他认为,按照丁谓的建议,宦官的权力太大了。宦官是两宫和执政宰辅之间的“中间人”,后来会造成灾难。但丁谓不理会。

王曾对刘太后说:“宋朝是太祖、太宗、先帝的世界,而不是太后的世界。为什么皇帝和太后要处理不同的世界政府事务?这不仅阻碍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障碍,而且把权力交给了宦官,这也是世界混乱的前兆。”

然而,为了掌握更多的政治事务,刘太后最终选择了丁谓的建议。

事实上,丁谓和雷允恭已经私下勾结了。因此,丁谓拥有比其他辅政大臣更大的权力,也可以先了解政府秘密。

朝廷政务在决定太后如何垂幕听政后展开:“三月庚寅,初御崇德殿听朝。皇太后设策次于承明殿,垂幕见辅臣。”


宋仁宗还年轻,刘娥[垂帘听政]具体怎么操作?宋仁宗还年轻,刘娥[垂帘听政]具体怎么操作?

,,,,,,,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