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逐鼠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为什么主要是养蚕人说的?

逐鼠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养蚕人说的。老鼠经常在晚上吃大面积的蚕。据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就不能吃蚕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img]42498[/img]

基本概况

在古代传统习俗中,正月十五仍然是逐鼠的日子,这项活动主要是养蚕人所说的。因此,正月十五逐老鼠,这一习俗也主要盛行于古代南方盛产桑蚕的广大地区。正月十五,冬天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迷信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冒犯,但他们担心老鼠会在晚上大量吃蚕,所以他们只能取悦它。在中国古代,正月十五仍然是逐鼠的日子。

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祈祷,加肉覆其上,登屋吃。咒语:爬高糜,威胁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为蚕逐鼠!正月十五,冬天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迷信老鼠是谷物之神,不敢轻易冒犯,在元宵节煮一锅肉粥,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放在嘴里读单词,诅咒老鼠吃肉粥,然后伤害庄稼不会死。

正月十五逐老鼠,这一习俗在古代南方盛产桑蚕的广大地区盛行。

来源

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养蚕人说的。

老鼠最早记录在《荆楚岁时记》中。书中说,正月十五,一个神仙下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能祭祀我,让你的蚕桑丰收。后来形成了风俗习惯。另外一种说法是,吴县有个叫张成的人,晚上起床时,看见一位美女站在家中东南角,举手召唤他。张成走上前去,女子对他说:“我是你家这个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你做粥,盖上肉祭我。你家的蚕桑可以丰收。说完这个女人就不见了。从此,张成每年都这样做,果然年年丰收。

[img]42499[/img]

这种习俗在丝绸产业逐渐繁荣的魏晋时期流传下来。人们做粥,祈祷:“爬高糜。用鼠脑。欲来不来。等我三蚕老。”

具体做法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逐鼠举行。养蚕的人在正月十五煮了一大锅黏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了一层肉。他们把粥放在碗里,放在老鼠出没的天花板、角落里,放在嘴里说话。如果他们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他们就不会死。传说老鼠不会吃蚕宝宝。

有些地方还有元宵节照鼠消耗的逐鼠习俗,目的是一样的。在湖南宁乡,元宵节晚上,人们用香蘸茶油,点燃后插入房子的各个角落,这样老鼠就不敢出洞消耗食物和破坏物品;在一些地方,他们边插香边念咒语,驱逐“客虫”(老鼠)离开房子。《荆楚岁时记》则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上,以祠门户。先用杨柳插门,用杨柳指的,还是用酒脯饮食甚至粥插筷子祭祀。“它的意图也是以之逐鼠护蚕。


逐鼠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为什么主要是养蚕人说的?逐鼠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为什么主要是养蚕人说的?

,,,

  • 江左第一豪族琅琊王氏300年间出92位宰相
  •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之一,主人公王翔。王翔的母亲早逝,继母对他不好,总是在父亲面前说他坏话,努力工作。 虽然卧冰求鲤神...

  • 竹林七贤之一 ,刘玲到底有多爱喝酒?
  • 魏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刘玲的学者,与季康、阮籍、向秀、山涛、王蓉、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刘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学习...

  • 阮咸,竹林七贤中的[怪才]:不拘礼法 爱搞发明
  • 阮氏家族是一个音乐家庭,阮咸尤通的音乐节奏。严延之有一首诗:“达音有多深?”用来形容阮咸高超的音乐技巧。他不仅有高超的...

  • 法显简介 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创新人物法显生平
  • 法显(334-422年),后赵平阳武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僧侣,优秀的佛教创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向...

  • 作死的魏晋才子谢灵运:过度自傲导致了人生悲剧
  • 南朝宋初,文坛最显亮的“巨星”是谢灵运。文帝刘义隆喜欢舞文弄墨,是他的忠实粉丝。谢大才子本来应当很庆幸,遇到了好时代、...

  • 为什么宇文护敢杀皇帝,却不敢称帝?
  • 历史上的宇文护是著名的。他是北周最大的权臣。在过去的三年里,他杀死了三位皇帝,并掌管了15年的政府。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