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是指某个时代常见的社会生活习俗。习俗绘画是一种以这种习俗生活为主题的绘画。它采用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没有政治、宗教或伦理的价值判断。当然,成功的习俗绘画也必须描绘健康自然的社会习俗,具有强烈的诗意和绘画意义。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42273[/img]
历史介绍
从历史上流存的以习俗为主题的中国风俗画作品来看,最早的作品是汉代的肖像砖。由于汉初倡导不作为和民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也蓬勃发展。商业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社会生活不时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场景,这在肖像砖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肖像砖大量出土于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主题几乎涉及宴会、骑射、旅游、农桑、舞蹈、杂技等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无路可疑,另一个村子柳暗花明。小鼓追随春社,衣着朴素古风。从现在开始,如果你闲着坐月子,柱杖会每晚扣门。”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描绘三春前后农家祭社习俗的诗篇。当时很多画家也以民俗为题材,画了很多好作品。
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松的《货郎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俗画的主题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是宋代画家马源作品中最完美的。
代表作品
《货郎图》李嵩(宋)
李松是南宋的画家。他年轻时是一名木匠,熟悉民间生活。后来,他进入画院,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并以绘画习俗而闻名。他创作了很多以货郎为主题的《货郎图》,其中之一就是故宫博物院现藏的《货郎图》。
[img]42274[/img]
《货郎图》吸引了妇女和儿童观看购物的笑声和欢笑场景,仔细描绘了快乐有趣的乡村习俗,也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表情。这幅画以横向卷曲的形式,以货郎为中心,妇女和儿童聚集在一起,期待着爱。
小场面,但前后追,可见老货郎的人气。老货郎满载重荷,前后照顾货物的负担,不知所措。孩子们前呼后拥,调皮天真,表情各异。画家在热闹的时候,别忘了在货物的负担上加一只山鸟,停下来观看。最初,极端变得非常安静,这显示了画家的独创性。
作者有很高的写实技巧,货物上的杂物历历可数,包括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专门为儿童购买,以及木叉、犁耙等农具、瓶、缸、碗、盘等日用品,以及瓜果、糕点等。,都尽力抄袭,展现了风俗画家严谨现实的创作态度。李松的另一部作品《幻想地图》描绘了宋代民间木偶戏的风俗。
张择端(宋)《清明上河图》
宋马远,《踏歌图》
马源是南宋画院的画家,风格清晰,善于表达诗情画意。他经常在作品中留下巨大的空白,迷茫茫茫,给人无限的遐想。他成熟时代的代表作是《踏歌图》。
流行的李白的诗《送王伦》写道:“李白会想在船上行走,突然闻到岸上的歌声。”。王安石曾在《歌元丰》一诗中写道:“一百块钱就能得到酒斗许。虽然不是社会每天闻鼓,但吴儿和女人一起跳舞,但她很开心,没有痛苦。”。看来唐宋两代的踏歌习俗在民间很流行。
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著名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