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陶和狗陶涉及战争观、战争战略、作战指导和军事人才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可以反映吕尚的军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下面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img]39118[/img]
一是强调争取人心
在《文韬》中,多次强调收揽人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收揽人心的具体方法。比如“天下之利者得天下,天下之利者失天下”,“爱人”、“惠民”、“修德”等。,虽然这些思想完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它们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甚至更早的商代。例如,商汤和伊尹已经模糊地意识到人们对背对战争的影响。
与吕尚在商业灭绝战争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措施相比,不难看出,《六涛》中吸引人心的思想与吕尚的思想基本一致。此外,与吕尚同时的周公也曾说过:“人们想要什么,上帝必须做什么”(《左传·襄公31年》引用了《泰国誓言》),后来产生的军事理论作品《军事志》、“军政”也有“德不可敌”等,与吕尚的思想也可谓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作为周军政大员的吕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对敌斗争的需要,完全有可能认识到人心向后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不同阶层要求的措施,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支持。然而,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他强调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奴隶制的社会秩序,缓解人民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政治目标。
比如《文涛》第一章开头,就直言不讳地用钓鱼米的比喻来吸引人们的心,即“钱(钓鱼线-引人注)微明,小鱼食之;金丝饵香,中鱼食之;龙饵丰富,大鱼食之。夫人吃鱼饵,就是牵着钱。”“用鱼饵取鱼,鱼可以杀;人可以用钱取人,人可以用尽(努力工作-引人注意)。可见,吕尚争取人心是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利益为前提的。
[img]39119[/img]
二是提倡政治攻心,瓦解敌人
在《六韬》的第二篇文章《武韬》中,有《文伐》一章,所谓“文伐”就是今天所说的政治攻势,与“武伐”相反。《文伐》的内容分为十二节,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政治攻势瓦解敌人,达到武伐无法达到的效果,为武伐创造有利条件,如“顺其自然”、“亲其所爱”、“尊之以名”,“辅其淫乐”、“养其乱臣”、“收其内,问其外”、“贿以重宝”等。
虽然这些内容大多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思想,但就其原始思想而言,与吕尚辅文王采取的各种措施所反映的思想是一致的,分化瓦解商统治集团。可以说,《文伐》中的思想是吕尚思想的记录和阐述。可以看出,吕尚已经意识到军事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即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他不能盲目地依靠军事进攻,而且必须善于实施政治进攻。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战争的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当然,吕尚在这方面的思想还是很肤浅的,还没有系统深入,只能认为吕尚已经有了《文伐》中的一些思想。
@ 文武并重,战略第一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大智不智,大谋不谋”,意思是战争在于以智取胜,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而要以智取胜。聪明的人利用智慧在无形中,使人失去智慧,利用战略在战斗前,使人无法察觉自己的意图。还有《三疑》章提出:要“攻强、离亲、散众”,就要“因此而谨慎”,也就是说要对付强敌,让他们背叛亲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表面上顺应敌人的意图,实际上是秘密运用策略。
此外,在《兵道》一章中,还说:“用在机器上,明显在潜力上。”也就是说,用兵的方式就是把握战斗机,造成有利的局面,造成“外乱内整,表现饥饿而饱满,内精而外钝”的错觉,从而迷惑敌人。以上讨论与吕尚在灭商之战中不因势力快速发展而立即发动决战进攻大致相同。他从未忘记用智谋削弱敌人,壮大自己。当商朝分崩离析时,他不失时机坚决发动进攻等政治军事措施大致相同。这足以说明六韬重视战略胜利的理论来源于吕尚的军事思想,是吕尚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六韬》内容极其丰富,如何在书中体现姜子牙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