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秋两季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到“春秋五霸”。周平王东迁洛邑,王室衰落。周天子的地位直线下降,四夷不段内侵,严重威胁了中原民族的生存空间。因此,一些强大的王子打着“尊王繁荣”的旗号,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成为各王子国家公认的“霸主”。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子,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他原本是齐国国君的兄弟,齐国内乱后,他逃到了君国。内乱平定后,他与兄弟公子争先恐后地前往齐国,途中他被公子纠师傅管仲一箭射中带钩,差点丧命。但他趁机诈死,日夜兼程赶到齐国,终于到位了。此后,他宽宏大量地赦免了管仲,任命他为相,支持政务。最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千秋霸权。人们对齐桓公的生平事迹了解很多,但他仍然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承了齐国国君的地位,立即派兵拦截了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那年秋天,齐鲁两军在乾时战斗,鲁军被打败。于是齐桓公给鲁国君鲁庄公写了一封信,“子纠兄弟,弗忍朱,请鲁自杀。召忽,管仲也,请得而甘心之。否则,将围鲁”。鲁庄公不愿得罪强大的齐国,于是杀死了公子纠。在权力斗争中手足相残并不少见,齐桓公“杀兄入嫂”的行为,受到后世史学家的批评。而且这种行为与李世民非常相似。
不久之后,齐国和鲁国恢复了友好关系。公元前669年,鲁庄公亲自到齐国娶了齐桓公的妹妹(有人说是侄女,甚至是女儿)。此时的鲁庄公已经36岁了,性格懦弱,朝政掌握在弟弟庆父手中,于是哀姜与他私通。公元前672年,鲁庄公去世,哀姜想支持庆父即位,于是他们勾结杀死了两位鲁国君。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
这时,齐桓公的霸权蒸蒸日上,他打着“尊王熙夷”的旗号,命令全世界的诸侯,除相扶弱,匡扶正义,颇有正义代言人的气势。出身齐国的哀姜和庆父淫乱,使鲁国乌烟瘴气,这让他这个霸主很丢脸。公元前659年,齐桓公将妹妹哀姜引渡回齐国,在路上用毒酒杀死她。与此同时,庆父被迫自杀,结束了鲁国长期的内乱。
齐桓公虽然是高高在上的霸主,但也是个性情中的人,也很爱面子。他竟然在公元前656年为一名女子发动了一场战争。公元前657年的一天,齐桓公和蔡姬在水中划船。蔡姬熟悉水性,相当调皮,不停地摇船。而且齐桓公是个干鸭子,很害怕,便阻止蔡姬。蔡姬不听,还是摇个不停。齐桓公登陆后大发雷霆,将蔡姬送回蔡国,但双方关系并未断绝。
如果蔡国君蔡缪侯谦辞厚礼,把妹妹送回去,事情可能就过去了。毕竟,她的姐夫齐桓公是霸主。然而,蔡缪侯非常迟钝。他对此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他娶了他的妹妹蔡姬。消息传到齐国后,齐桓公愤怒地开始集结军队,准备攻打蔡国。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徐、曹等八国组成的“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弹丸。结果可以想象,蔡军一触即溃,蔡缪侯被活捉。诸侯们纷纷为蔡侯求情,最后齐桓公赦免了自己的前大哥。李白曾在《禄水曲》中引用过这个故事,“禄水明秋,南湖采白萍。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公元前648年,管仲病重。临死前,他建议齐桓公不要使用“杀子以适君”的易牙、“背亲以适君”的处方和“自宫以适君”的竖刀。然而,此时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建议,最终三人专权,齐国开始陷入动荡。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三个妻子王姬、徐姬和蔡姬都没有孩子,但齐桓公有很多妾,所以有很多妾。
早年,齐桓公与管仲商量立郑姬生的公子昭为王子,但管仲死后,在三权臣的鼓励下,桓公决定立卫姬生的公子无动于衷。这时,齐桓公病重,公子无动于衷,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率领党羽争夺君位,导致齐桓公饿死。10月齐桓公死后,易牙和垂直刀率内宠杀群官,立公子无动于衷,公子昭奔赴宋国。
“桓公的尸体在床上67天,尸体出了家门”,场景非常悲惨。直到12月,公子才埋葬尸体,齐桓公才于次年8月正式埋葬。由于齐桓公没有采纳管仲的建议,齐陷入了内乱,最终饿死,这是一种遗憾。
后人对齐桓公评价颇高,《春秋公羊传》称赞道:“南夷北狄交,中国不断如线,(齐)桓公熙狄救中国。”
你不知道的齐桓公:为一个女人屠杀兄弟姐妹,最后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