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战争结束后,姬发率军攻入商朝国都,将商朝的首都分为三个国家:高、高、高。高分别由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关叔鲜和蔡叔度管理,而高则是周子禄的父亲(即吴庚)。三者合称为三监(一是关叔监卫、蔡叔监、霍叔监),监视武庚)。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35052[/img]
武王四年(约1046年),武王灭商后,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北丰水东)举行盛大仪式,正式宣布周朝成立。
周朝成立后,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地区,担心诸侯叛乱。为巩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武王决定根据功行奖励,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庚等。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业分封制,将王族、英雄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陆、齐、燕、卫、宋、晋、郭等71个诸侯国相继分封。
[img]35053[/img]
封建有三个主要目的:
1、安抚殷民:封周子武庚于殷,并在殷周围设立高、勇、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于监视武庚,此举明告天下,灭周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祭,以安抚东方殷人。
二、兴废继绝:将焦、祝、蓟、陈、祁封为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后裔,表示崇德报功,鼓舞人心。
三、移民边境:齐、鲁、燕三国,在东方新领域,这些国家是移民边境攻击政策,具有区域发展、足食足兵的意图,同时在政策的应用中,也可以说在殷国家后面,建立了约束力。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什么要继续沿用商朝的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