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原蜀汉守将罗宪要拼命抵抗,宁死不降。
蜀吴联盟对抗曹魏是三国中唯一正确的选择。然而,由于蜀吴与曹魏的实力差异太大,世界最终被曹魏的后代晋朝统一。其中,蜀汉灭亡最早。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尽管曹魏东线主力钟会所部被姜维阻止在剑阁,但邓艾却抓住了西线空虚的机会,偷渡阴平,攻击江油。在绵竹击败诸葛瞻率领的蜀军后,邓艾兵逼成都,接受了刘禅的投降,蜀汉灭亡。
[img]31447[/img]
蜀汉灭亡后,钟会和邓艾相互争功引发了一场动乱。再加上姜维诈降,蛊惑钟会造反,更是火上浇油。动乱平息已经过去很久了。然而,在此期间,以及此后,在原蜀汉东部边境,却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的主角是蜀汉永安将领罗宪和东吴名将陆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蜀汉灭亡后,东吴感到孤立的威胁。蜀汉位于长江上游。如果曹魏利用地形分兵攻打东吴,将对东吴非常不利。这意味着曹魏很容易解决长江天险。后来晋朝灭东吴的战争中,晋朝的主力是从蜀中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灭东吴。因此,为了改善自己的战略形势,同时也想利用蜀汉灭亡来扩大自己的力量,东吴向位于长江上游的蜀汉发起了进攻。
然而,东吴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永安遇到了罗宪。罗宪是蜀汉派驻永安的将领,时任巴东太守。蜀汉灭亡后,他仍然守卫着永安。面对东吴军队,他坚决抵抗,毫不屈服。东吴名将陆抗亲自带领军队攻打永安,但在罗宪的防守下却无能为力。最后,经过两年的攻防战,东吴不得不撤军。罗宪在这场战争中也很有名,被后人认为是蜀汉后期的杰出将领。所以,当时蜀汉已经灭亡,面对东吴优势兵力的围攻,罗宪为什么要抵抗东吴,宁死不降?
@ 这将从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仇恨开始。要说蜀汉的仇恨是对曹魏的民族仇恨,而对东吴的仇恨是国家仇恨和家庭仇恨。在仇恨的程度上,蜀汉对东吴的仇恨应该更深。对于曹魏来说,蜀汉主要以继承汉统为由,与篡夺汉朝的曹魏存在根本矛盾。所谓的汉贼不是两立的,王业也不是安全的。如果蜀汉不摧毁曹魏,他就不能展示他的汉朝正统。
[img]31448[/img]
曹魏也认为蜀汉是贼,曹魏认为汉统是通过禅让继承的。因此,蜀汉号称继承汉统,是对曹魏的否定。@ 曹魏只有消灭蜀汉,才能保持正统地位。因此,蜀汉与曹魏为了法制之争,形成了你死我活的关系。双方之间没有太多的私人怨恨,更多的是民族仇恨。
然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却很复杂。从蜀汉君臣的认识来看,东吴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家。东吴根本没有汉朝的血统,纯粹是一个地方的割据势力。从蜀汉君臣的角度来看,东吴是一个不值得与之打交道的暴发户。蜀汉大臣在孙权称帝时,不同意承认东吴,在诸葛亮的劝说下统一了意见。但蜀汉与东吴的建交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是出于共同抗魏的需要,并非心服口服。
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中,东吴除了与刘备集团作战外,还给蜀汉留下了更多的背信弃义痛苦。是东吴袭击荆州,毁了关羽北伐襄樊的大好局面。正是东吴的背信弃义,使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夷陵之战使蜀军遭受重大损失,多年积累的实力被摧毁。蜀汉君臣对这些民族仇恨刻骨铭心,使他们根本不信任东吴。在永安,蜀汉一直驻扎着重兵,以防止东吴再次背信弃义。
而家恨则更是让蜀汉君臣难忘。在东吴的背信弃义下,关羽死于非命,荆州全部丢失,荆州人员难以回家。夷陵战役期间,张飞被逃往东吴的叛徒刺杀,大量人员战死,刘备战败后死于白帝城。可以说蜀汉君臣和东吴大多有家仇。在这方面,蜀汉君臣对东吴的仇恨更深,尤其是罗宪作为荆州人的后裔。在这种情况下,罗宪怎么能投降他恨之入骨的东吴?
[img]31449[/img]
@ 从法律上讲,罗宪不会向苏州投降。这就是罗宪是蜀汉的大臣,他忠于蜀汉的政权。从刘禅下令向曹魏投降的那一刻起,罗宪就已经是曹魏的大臣了。此时,无论任何人,只要他是忠于蜀汉政权的大臣,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刘禅的意愿,否则他就是一个混乱的小偷。
不要说罗宪,就是当时手里拿着重兵的姜维,也只能乖乖地去钟会投降。当时蜀军有很多人不想投降,有的士兵愤怒地拔刀砍石,痛哭流涕。但这并不能改变蜀汉灭亡的事实。然后,在罗宪按照刘禅的意愿投降后,即使是曹魏的臣子。罗宪的职责是为曹魏守卫领土。守卫永安,忠于曹魏,即忠于过去的蜀汉政权。在这方面,罗宪也不会向东吴投降。
@ 吴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罗宪。吴这次来攻打永安,完全是趁火抢劫。蜀汉危亡之际,没有看到吴有任何实质性的大举来帮助蜀汉。然而,蜀汉灭亡后,吴的军队出动攻打蜀汉。这就像在死去的蜀汉割肉,引起了罗宪的极大愤慨。
众所周知,罗宪本人对东吴有着民族仇恨,这使得罗宪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此外,永安本人也是针对东吴可能发动偷袭的要塞。这里的士兵潜意识里早就把东吴当成敌人了。当东吴来攻击时,罗宪不需要动员。每个人都会共同努力,与东吴战斗到底。
结语:
蜀汉灭亡后,罗宪没有向东吴投降,而是为了曹魏守住永安,防止东吴入侵。这是合法的。蜀汉投降后,罗宪和刘禅一起成为曹魏的臣子。罗宪有责任保卫他的朝廷领土。
罗宪本人对吴国有仇恨。在历史上,吴国多次背信弃义地伤害蜀汉。这使得罗宪和蜀汉君臣深受其害。罗宪驻扎永安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吴国。罗宪讨厌像吴国这样的国家。他怎么能投降呢?
此外,东吴出兵蜀汉,不是为了帮助蜀汉,而是为了趁火抢劫。蜀汉危亡时,东吴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蜀汉灭亡时,东吴想分一杯羹,这更是激怒了罗宪。如果将东吴军队放入四川,东吴和曹魏将在西川内地点燃战争,西川人民将遭受帮助。这也是罗宪不能允许的。因此,罗宪选择了不投降东吴、保卫永安的道路。
面对东吴的优势兵力,罗宪为什么要抵抗到底,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