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赤壁之战中的黄盖,看看最后的结局。
大家对赤壁之战了解最多的版本是《三国演义》。在这个版本中,最大的英雄既不是黄盖,也不是周瑜,而是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没有向上帝借东风,周瑜黄盖的火力攻击计划根本无法实施。要实施这一计划,我们必须依靠风。最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吴成功地得到了东风。一把火把曹营烧得干干净净。曹操的80万军队被摧毁了。从那时起,诸葛亮的声誉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三国演义》的改编版。正史上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无关!
曹操南下后,刘备别无选择,只能撤退。他本来想逃到交州吴巨。吴巨和刘备是朋友,但鲁肃拦住了刘备。鲁肃认为,单靠孙权是挡不住曹操的。最好把刘备绑在一起,这样至少胜算多一点。在鲁肃的劝告下,刘备答应暂时不撤退到交州,并派诸葛亮与孙权讨论结盟事宜!而这,就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最大表现!
换句话说,诸葛亮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一个外交使臣的角色。他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只是在和孙权讨论如何联盟!至于联盟的最终形成,其实和诸葛亮关系不是很大。这个联盟本身就是鲁肃拉起来的。只要鲁肃说服孙权,基本的事情就会变成。只要诸葛亮不捣乱,和孙权商量,走过场,孙刘联盟就会正式形成!
[img]30024[/img]
孙权和刘备联盟结束后,他们立即以周瑜为将军,指挥3万兵马与曹军作战,刘备也派出了许多兵马与周瑜作战。曹操的许多士兵都是北方人,荆州的士兵刚刚属于曹操。他们的心不是特别稳定。当时,曹军的士气不是很高。此外,瘟疫猖獗,曹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很强。他直接被孙刘联军打败,停靠在长江北岸的乌林一侧,不敢轻易出来战斗。曹军不出,孙刘联军也没什么好办法,双方只能干瞪眼,最后黄盖想出了一个妙计,打败了曹军,这就是火攻!
《资治通鉴》: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所有的操军官士都出营立观,直言盖降。去北军二里多,同时发火,火势猛烈,船如箭,烧尽北船,延伸到岸上营地。一瞬间,烟炎张天,人马烧死的人很多。
可以看出,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是一个大使,没有参与战斗细节,也没有参与借东风,这是三国演义编造的。在正式历史上提出火灾攻击计划的人是黄盖,具体实施该计划的人也是黄盖。他说黄盖是赤壁之战中最大的英雄,是他给曹军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使曹操被迫撤退!
奇怪的是,在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黄盖几乎消失了。为什么?事实上,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img]30025[/img]
第一,三国演义削弱了黄盖
《三国演义》尊重刘抑曹的做法深受感动,但三国时期显然有三个国家:魏、蜀、吴。为什么每个人都只说罗贯中尊重刘抑曹?为什么每个人都只盯着刘备和曹操?你为什么不谈论吴栋?为什么不尊重刘抑吴?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在罗贯中看来,刘备是一个忠诚的人,值得称赞。曹操有很多英雄,值得一谈,但他们不配在东吴!这不是我的胡说八道。这完全是三国演义所表达的!
从猛将的角度来看,曹操和刘备手下有很多猛将,其中很多还是顶级水平!三国演义中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徐楚、典韦、颜亮等8位顶级猛将。可以看出,这些猛将有五个属于刘备,两个属于曹操。就连被摧毁的袁绍也有顶级猛将颜亮,但为什么东吴没有这样的顶级猛将呢?这难道不清楚看不起东吴集团吗?
每个人都有顶级猛将,东吴没有,说明罗贯中是多么看不起东吴。更重要的是,在罗贯中眼里,对付这些东吴猛将,根本不需要出动顶级猛将,只需要出动一个张辽!张辽基本上是东吴猛将的天花板。即使是像太史慈和甘宁这样凶猛的人也不是张辽的对手。可以看出,在《演义》中,东吴猛将的战斗力有多差!但事实上,正史中的东吴猛将并不弱啊,赤壁之战败曹操,荆州之战败关羽,夷陵之战败刘备,东吴猛将哪里弱?
[img]30026[/img]
其次,从指挥官的角度来看,苏州有四个总督,他们是周瑜、鲁肃、吕蒙、鲁迅,可以说他们四个是顶级指挥官,是全世界尊重人才,即使在后代,周瑜、吕蒙、鲁迅评价很高,他们也被列入古今64名将军,陪同寺庙,表明每个人都认可他们的能力,但在《三国演义》中?这四个人都被黑了!
正史上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风生,但在演义中,他被诸葛亮直接气死了,让人觉得周瑜是个小气的人。正史中的鲁肃是一位文武全才。人们使用弩,但他们可以直接射穿盾牌。然而,在《演义》中,鲁肃是一个被欺负的诚实人,形象差距太大。正史中的吕蒙,有士别三天,当刮目相待的赞美时,他被描述为一个不顾大局破坏孙刘联盟的人。可以看出,《演义》削弱了东吴最好的军事指挥官,这完全是罗贯中故意压制这些东吴指挥官啊!
在综合演义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罗贯中看不起东吴。在他心目中,刘备和曹操是争夺世界的主角。孙权不配,东吴不配。他们没有资格上桌下棋!
正是罗贯中看不起东吴,严厉打压了东吴君臣。赤壁之战后,黄盖很少再露面。罗贯中根本不想在东吴花更多的钱!就连周瑜、鲁迅等顶尖军事人才也得不到罗贯中的青睐,更别说黄盖了?
说,看三国演义,怀疑黄盖在赤壁战争后消失并不奇怪。毕竟罗贯中不喜欢东吴的人让他们消失是很正常的。至少他没有抹黑黄盖!
[img]30027[/img]
二、黄盖老了,转内政。
《演义》中的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逐渐消失,但在正史中却并非如此,黄盖在这场战争之后,还活了很多时间。
赤壁之战中,黄盖被流箭射中,落入水中。虽然他被东吴士兵救了,但由于年纪大了,他暂时跑去休养,没有参加后续对曹军的战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盖没有出现在南郡之战和孙权攻打吴之战中。后来孙权论功行奖,给黄盖封了一个武锋中郎将军,并将其转移到后方,让他负责处理后方的治理任务,他自己也比较擅长这一块!
说白了,黄盖年纪大了,有一套政务处理。孙权把他从对曹军的前线撤下来,让他对付后面的蛮族。对于黄盖这样的老将来说,这也有点容易。毕竟蛮族的战斗力远不如曹军强。正因为如此,黄盖逐渐偏离了三国争霸的路线,毕竟大家主要关注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黄盖被调到后面,自然不能参加与魏蜀的战斗,自然也“消失”了!
然而,尽管黄盖未能参加与魏蜀的斗争,但他在后来的治理任务也做得很好,孙权被授予部分将军,最终死于任职!
《三国志》:后来,长沙益阳县被山贼攻打,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定,事无留滞,中国人思考。及权践,追论其功,给子柄爵关内侯。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黄盖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