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斩他。让我们看看!
第一,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挥泪斩马苏,“杀一个榜样”。
诸葛亮得知上庸孟达被司马懿俘虏后,认为他必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于是他问将军谁去守街亭。这时,先锋马苏自告奋勇,承担了守卫街亭的重任,马苏违反了军令,没有在五路口安营扎寨,而是在山上驻扎。诸葛亮在接到马谡的命令时,一再强调街亭是军事重地,关系伐魏大计,让马谡按照自己的要求在五路口安营扎寨。但马谡来到街亭后,否认了诸葛亮的指示,认为“背山一战”更好,类似于韩信的“背水一战”。
[img]27777[/img]
因此,马苏没有在五个十字路口安营,即使副将军王平反复劝阻,也没有帮助。正是因为马苏驻扎在山顶上,被张河包围,切断了水源,导致军队混乱,最终失去了街亭。
在这场战争中,马苏没有听从王平的正确建议,轻率地改变了诸葛亮的营地方法,导致了大败,失去了街亭,最后第一次离开祁山,伤亡惨重。诸葛亮为严明军纪,整顿军队,斩马苏,“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同行王平多次建议马谡按照丞相诸葛亮的安营扎寨法,在五路口守卫,但马谡拒绝了。因此,王平对街亭的丢失责任不大。
[img]27778[/img]
二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苏,不是以此为替罪羊,而是向后主刘禅、蜀汉民众解释。
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派出了约10万军队,这对于国力较弱的蜀汉来说,已接近倾国之兵。战争一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是胜利者,也是惨胜。但现在蜀汉已经失败了,虽然不会伤害活力,但也失败了,没有太大的结果。这种失败的后果,必须有人负责。诸葛亮作为领导,责任不可避免,他承担主要责任,马苏作为街亭将军,承担直接责任。
因此,诸葛亮承担领导责任,要求降级三级,降级为后将军,马苏应该根据法律和军令斩首。诸葛亮的惩罚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依法惩罚自己和马苏。他的目的是向刘禅和蜀汉朝臣民解释,以填补他们的愤怒。《三国志》记载如下:
臣明不认识人,衣衫褴褛,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罪。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img]27779[/img]
如果诸葛亮只是斩首了马苏,但他仍然是蜀汉的首相,那就是把马苏当作这场战争失败的替罪羊。但现在,诸葛亮也被降职了,甚至降级了三级。可以看出,诸葛亮有明确的奖惩,他也不例外。
第三,诸葛亮含泪斩马苏,马苏怕罪逃跑。
据《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记载,“苏逃亡,朗知情不举,明恨之,免官返回成都”。
[img]27780[/img]
街亭战争结束后,违反军令的马苏并没有自首,而是因为害怕犯罪而逃跑了。马苏的好朋友向朗保护了他,没有报告他的知识,最后被发现了。因此,向朗被诸葛亮免职,在家闲置了几年。后来,向朗恢复了他的才华,被任命为光鲁勋。诸葛亮死后,他被提升为左将军,并被授予明显的亭子。
@ 诸葛亮之所以要处理马谡的军法,斩首示众,也有马谡怕罪潜逃的原因。不怕做错事,不怕犯罪,只要改过自新就好。但是马谡逃了,最后被发现了,自然要加倍处罚。
诸葛亮之所以流泪斩马苏,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