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刘备为什么一定要选诸葛亮和李燕。他不信任诸葛亮吗?让我们看看!
首先,刘备做事谨慎,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篮子里。
刘备从零开始,非常小心,创造了蜀汉的基础。他做事,一般不会做,会留下空间。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现在,刘备病危了,想想看,应该把年轻的儿子刘禅孤独地托付给谁?首相诸葛亮是第一个候选人,还有谁呢?李燕,一个能干的官员,被自己提拔为尚书令,务实认真,值得信赖和信赖。
因此,刘备指定了两位托孤重臣,以诸葛亮为主,李燕为副。他解释后,病逝,享年63岁。《三国志》记载如下:
先主病认,信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先主在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img]27773[/img]
其他皇帝托孤,不会只有一个托孤重臣,从两个到四个。比如曹丕选择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共同协助曹睿。曹睿选择司马懿和曹爽帮助小皇帝曹芳。比如孙权病危的时候,他紧急召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军等五个人来照顾后事,帮助幼主。
第二,刘备为了制衡诸葛亮,把军权交给了李燕。
[img]27774[/img]
刘备托孤的两位重要大臣诸葛亮是宰相,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还是“相父”。诸葛亮的荆州派在蜀汉的几个派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力雄厚,如魏燕、蒋婉、费祎、杨毅、马苏等。李燕被火箭提拔,只是一个尚书令,只是一个传达政令的人。他在朝鲜的基础很浅。他仍然是一个像关羽一样崇高的人。他独自一人,没有结党营私。
与诸葛亮相比,李燕在官位和势力上都远远落后。因此,为了缩短李燕与诸葛亮的差距,刘备将其提升为中都保护,统治内外军事,留下来守卫永安。此时,李燕不仅拥有军权,还拥有远镇永安,以遏制朝中的诸葛亮。不久,刘禅登基为皇帝,并将李燕封为都乡侯和假期。
[img]27775[/img]
李燕多次升职,权力越来越大,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人掌握了权力,就是权力大臣,如曹魏、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东吴诸葛恪。例如,诸葛亮和李燕是蜀汉早期的孤儿大臣,有效地避免了家庭的主导尴尬。因此,李燕的使命是制衡诸葛亮。当时,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但人们可能会改变,所以他安排了李燕。
第三,刘备为了蜀汉的长远发展,托孤了两个重臣。
听是清楚的,听是黑暗的。无论诸葛亮有多强大,他都不是上帝,而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犯错误。如果诸葛亮和李燕掌握了政府的权力,有一件事,互相讨论,可以让刘禅做出最好的选择,最有利的选择。
[img]27776[/img]
诸葛亮伐魏,发动军事行动,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诸葛亮在前线作战,后方需要有效的干部来管理,军队粮食和草也需要专人来护送。当时,诸葛亮在前线与司马懿作战,是李燕负责筹集和护送粮食和草。
李燕也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官员。当前卫太守时时,他挖掘了天社山,修建了沿江大道,从事了城市建设,使人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这样一位有前途的官员擅长物流和地方治理。如果李燕与诸葛亮合作良好,汉朝的复兴是未知的。
刘备为什么选择两个托孤重臣?你不信任其中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