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有人说曹真不死就没有司马。让我们看看他有多“重要”。
@ 曹真掌握了曹魏的军权,压制了司马懿。
秦邵为曹操招兵时,被豫州牧黄婉杀害,曹操感慨其忠诚,于是收养了丧父的秦真。从此,秦真改名为曹真,和曹丕生活在一起,关系很好。曹丕时期,曹真被重用,从征蜀护军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蜀汉边境防线,进封东乡侯。不久,曹真因功迁使持节,上军将军,都督中外军事,此时曹真成了曹魏军队的大佬。
他不是靠宗亲关系,而是有真本事,有真才实学。曹操时期,曹真跟随曹操镇压黄巾余党,表现出非凡的军事造诣,成为虎豹骑将军。曹丕时代,曹真作为一方教练,大破羌胡联军,收复河西。曹睿时期,曹真率军成功抵御了蜀诸葛亮的前两次进攻。凭借这些战功,曹真压制了主薄出身的司马懿。如果曹真不死,司马懿很难在军事上取得成功。
[img]27544[/img]
@ 曹真可能和司马懿一起成为托孤大臣。
魏明帝曹睿病重的时候,把七岁的曹芳托孤给了老臣司马懿和宗室曹爽。曹爽是曹魏宗室的代表,与阀门和士族的代表司马懿一起管理政府。毕竟曹爽是年轻一代,和狡猾的司马懿不一样。如果曹爽的父亲曹真活着,曹睿不会选择曹爽作为托孤大臣,而是选择曹真。
此时,曹真和司马懿一起帮助小皇帝,他将与司马懿真诚合作,管理曹魏。曹真不需要像曹爽那样故意压制司马懿来提高他的地位和声誉。曹真的名声和地位都高于司马懿。曹真只需要和司马懿和平相处,一起为实现曹魏的统一梦想而奋斗。
[img]27545[/img]
@ 即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真也能从容平叛。
假如曹真还活着,司马懿就没有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没有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动机,也没有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即使发动兵变,也注定要失败。曹真是一个能与诸葛亮竞争的人物。蜀汉宰相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蜀军迅速占领南安、天水、安定三县,曹魏震动。这时,曹真力挽狂澜,派张合,打败马苏,抢占军事重地街亭,自己带兵,在斜谷打败赵云。
[img]27546[/img]
诸葛亮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退役。曹真收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个失落的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演义》中,罗贯中把曹真的功劳放在司马懿身上,贬低曹真,抬高司马懿,这不足为信。《三国志》记载如下:
皇帝派真督诸军,派张合击亮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官民保月支城,真正进入军围的条谓“将军来了,我愿意早点降耳。”然后他被束缚住了,三个县都是平的。
[img]27547[/img]
能与强者“诸葛亮”巅峰作战的曹真,不怕司马懿。即使司马懿发动兵变,控制郭太后和洛阳,曹真也不会像曹爽那样放弃兵权,向司马懿投降。曹真将保护曹芳皇帝,用将军的印信平静地动员全国军队,前来为国王服务。
还有大司农桓范,他可以调动全国粮草,支持曹真的军队供应。司马懿的核心军队只有3000名死士,不能成为气候。如果其他门阀士族看到司马家族没有优势,他们会考虑继续帮助司马懿是否为了自己家庭的根本利益而具有成本效益。她们只是随风倒下,看到哪一方厉害,她们倒在哪一方。曹真自身的军事水平,不亚于奸诈的司马懿,再加上这么多的优势,没有不可战胜的道理。
如果曹真不死,司马懿真的很难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