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符合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吗?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羽为什么突然发动“襄樊之战”,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

关羽主动进攻:实现隆中对战略规划

诸葛亮作为刘备“帮助汉朝”的主要战略规划,在《隆中对》中明确提出,“如果世界发生变化,一旦将军将荆州的军队以向宛和洛,将军将带领益州的人民来到秦川。人们敢不吃壶浆来迎接将军吗?如果是这样,霸权就可以成功,汉朝就可以繁荣”。

可以看出,在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中,有荆州和益州的战略规划。问题的关键在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是否是“世界变化”?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建安24年(219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首先是“汉中之战”。为了争夺汉中的归属,曹魏和蜀汉从建安22年(217年)开始战斗。到建安24年(219年),双方仍在激烈战斗。同年5月,曹操战败,被迫带领士兵退出关中,撤退到长安。

同年,当蜀汉与曹魏在关中激战时,孙权再次出兵攻打合肥。由于曹操的主力军在汉中时尚,“曹魏诸州都派兵到扬州驻扎”(《三国志·温康传》)。根据这一记录,孙权派兵攻打合肥,迫使曹魏从各州派兵攻打合肥。

[img]26757[/img]

与此同时,曹魏的内部也极其不稳定。首先,建安23年(218年)正月,许昌爆发叛乱。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发动叛乱,攻打许都丞相长史王必,焚烧大门,射中王必肩膀。同年10月,南阳的官员和人民无法忍受兵役的痛苦。万城守将侯音、卫开率领士兵反叛,乱箭射杀县功曹应余,俘虏县太守东里根,联系荆州守将关羽。

以上,虽然同年5月“关中战役”已经结束,但曹魏士气严重受损,主力被牵制在西部战线上,难以考虑中原。与此同时,孙权牵制了曹魏的中原军队,襄阳和樊城以北的万城爆发了叛乱,极大地涉及了曹魏荆州守军的精力。因此,如果关羽主动挑起“襄樊战役”,建安24年(219年)显然是个好时机。

[img]26758[/img]

除了外部因素,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吴释放的烟雾弹,让关羽放松对吴的警惕;另一方面,关羽今年近60岁。虽然刘备从未下令关羽出兵,但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关羽可能就没有机会实施隆中对的战略计划。

关羽被动进攻:关羽进攻襄樊源于防守反击

虽然关羽主动发动“襄樊之战”一直是主流声音,但还有一种说法,曹仁从建安23年(218年)开始带兵进攻荆州,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对曹魏的防守反击。

[img]26759[/img]

《三国志武帝纪》有载,“(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万守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官民,保宛。一开始,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三国志曹仁传》也有类似记载,“复以(曹)仁行征南将军,节假日,屯樊,镇荆州。侯音以万叛,略近县数千人,仁率军攻破音,斩首,还屯樊,即拜南将军。”

也就是说,万城叛乱爆发后,曹操第一时间没有下令平叛,而是让曹仁率兵攻打荆州关羽,驻扎在樊城,然后转身平息万城叛乱。曹操这样处理并不聪明。派曹仁南下是为了切断万城叛军与关羽的联系,有效防止叛乱的进一步扩大。

[img]26760[/img]

@ 《三国志·庞德传》有载,“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庞)德将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开,遂南屯樊,讨关羽”。《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遣(于)禁助仁”。

这一点在东吴的历史记载也有记载。据《三国志·鲁迅传》记载,吕蒙在芜湖与鲁迅进行了对话,以迷惑关羽回到建业。其中,鲁迅说:“羽矜其骁气,陵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不嫌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吕蒙是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前返回建业的,此时关羽已“开始大功”,那么这里的功劳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指反攻襄樊,然后陆逊为了降低关羽的戒心,又主动向关羽承认怂恿,这才让关羽开始全力进攻襄樊。

从上述记录来看,在建安23年(218年),为了防止万城叛乱扩大,曹仁命令主动南下攻击关羽,结果不仅没有撤退关羽,而且让关羽利用曹仁叛乱的机会,反击襄樊地区,导致曹军陷入不利,曹操迅速派出禁令支持曹仁。恐怕曹操没想到,当蜀军的主力军在汉中受到约束时,关羽敢仅凭荆州士兵攻击曹魏腹地。

无论上述情况如何,关羽对襄樊地区的进攻暂时震惊了中原,使曹魏内部动荡剧烈,一度使曹操产生了迁都的想法。不幸的是,孙权对曹军的约束是有限的。虽然关羽“淹没了七军”,斩断了庞德,抓获了禁令,但面对曹军源源不断的援军,刘备刚刚结束了关中战役,无法支持,这使得关羽很难取得进展。相反,他被东吴抓住机会在背后捅了一刀。结果,他失败了。

至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哪一个更可信,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符合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吗?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否符合诸葛亮的战略规划?

,,,,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为什么刘备能成为皇帝?看看刘母为他做的一件奇怪的事情
  • 三国时期的蜀国历史上被称为“蜀汉”。 自公元221年以来,刘备先是成都皇帝,继承了汉朝的统一。自定国以来,刘禅于公元26...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孙权?
  • 为什么诸葛亮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和孙权? 简介: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中央电视台100个论坛的著名演讲者易中天的观点是: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