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刘备夷陵战败退守白帝城后为什么不敢回成都。我们来看看!
刘备不想回成都,但他真的不能回去。刘备一到白帝城就跑肚拉肚。俗话说“英雄受不了三泡”,更别说一个63岁的老人了!
《演义》给出了刘备为什么不回成都的答案:
先主叹了口气:“我早听丞相的话,今天就不会失败了!今天回成都见群臣有什么面目?”于是传旨白帝城住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
夷陵惨败,刘备积累了十多年的家庭几乎都失败了。一开始,许多大臣对这场战斗并不乐观。刘备不听劝阻,坚持攻击吴,没有反对的大臣。可以说,刘备已经失去了夺取世界的资格。他留在白帝城是因为他觉得无耻地回到成都见大臣。
[img]26191[/img]
此外,还有一种解释,白帝城是益州的东门。夷陵战败,获胜的鲁迅追赶。如果刘备离开白帝城,他将不可避免地带走大量的人员和军队。
战役打败后,蜀军士气低落,留在白帝城的士兵可能无法抗拒来势汹汹的吴军。一旦白帝城丢失,吴军将进入益州腹地。
刘备留在白帝城的目的是为了守住益州的东门。有了刘备,防御力量没有问题,可以提振士气。如果陆逊敢来,双方都会在白帝城战斗。
[img]26192[/img]
有人可能会说诸葛亮没有留下八阵图来阻止鲁迅?刘备还担心什么?
首先,刘备不知道诸葛亮的后手八阵图。其次,八阵图毕竟来自小说和传说。听听吧。我真的认为仅仅一个石头阵就能阻挡成千上万的军队吗?
鲁迅撤退80%的成就是看到刘备守卫白帝城的决心,担心曹魏会利用白帝城的弱点。蜀国有危险,不怕魏国的进攻。吴魏之间只有一条长江。魏国一直在积极准备攻击吴国,吴国的水上优势早已不那么明显。
[img]26193[/img]
如果鲁迅被刘备拖到白帝城,一旦魏吴开战,东吴将处于不利地位。支持吴魏的水上战场,刘备不能利用这个错误,荆州将再次陷入危机。不要去孙权给了他绝大多数的军队,剩下的军事力量可能无法承受曹派的进攻。
最好收回荆州,保持现有战果,提前做一些防御部属。
除了这两个原因,史书《三国志》也给出了一个原因。这个原因隐藏在刘备的临时传记和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
我第一次生病了,但是痢疾了,后来又变成了他的病,危在旦夕。人五十不称早逝,年已六十多岁,何必复仇,不再自伤..
腹泻就是腹泻。为何会出现腹泻,估计是刘备兵败途中吃喝不能讲究,用了不干净的水。年轻人有跑肚腹泻可能会活下来。刘备当年63岁。刘备自己也说:“50岁的人不叫早逝,60多岁的人,为什么要讨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自然不如年轻人。这段时间刘备跑肚拉肚导致他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因兵败而情绪低落,变成了其它杂病。
刘备病重,离不开,只能在白帝城召唤重要臣子托孤。
刘备留在白帝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