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整体学术思想呈现出实用主义的氛围,那么清朝文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样子的呢?它被分为什么派别?四大学术学科包括:目录、注释、研究、金石,发展迅速。
考据学
考证学又称“朴学”,强调客观实践,有疑问时核实,具有科学精神。考证学专研训斥、音韵、校勘等。与宋明理学不同,其治学远宗两汉的经师又称“汉学”。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与方以智、朱舜水等人并称清初五大师,颜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师。顾炎武提倡“经学即理学”,提出以“实学”代替宋明理学,要求学者直接学习六经。匹夫有责任提倡世界兴亡。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其学说发展成乾嘉学派。黄宗羲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宋元学案是中国学术史的祖先。他保护阳明学,排斥宋明理学,力主真诚谨慎,蔚为浙东学派。王夫之强调,实际行动是知识的基础,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理势相成”。它的思想发展成了船山学,后人编写了《船山遗书》。
民主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清初萌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倡导民权,他们的《明夷待访录》攻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世界为主、君为客的观点,受到清末革命党的高度赞扬。一些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现代民主主义的思想,一些西方学者称黄宗羲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清初思想家唐甄所写的《潜书》描述:“清兴五十年来,世界各地日益贫困,农业、工业、市空、仕空。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认为“自秦以来,所有的皇帝都是小偷。”
[img]25924[/img]
六经皆史
清代中期的考据学倡导历史典籍的研究,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都反复研究中国历史。那时分为吴、皖两派。吴派以惠栋父子、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为主,以“博学好古”为宗旨,遵守儒家法则;皖派以戴震为首,以“实事求是”、以“无征不信”为宗旨。他们“毕注于名物训隍之考定,所取得的成绩也超过了前儒之上”。桐城派健将姚奈提倡“义理、考证、词章”,三者不能偏废。道光与咸丰年间,曾国藩将经济与义理、考证、词章并列。然而,考据学后过于重视对琐事的探究,为学习而学习,知古不知今。当时,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注重六经所蕴含的义理,并将其用于当代政治,旨在纠正这种歪风。鸦片战争后,大量西学流入中国,考据学逐渐衰落。
西方思想
明末清初,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西学输入中国,对当时的学风由浮虚变为务实也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他们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技,扩大知识领域,为中国的学术思想增添许多新成分。鸦片战争后,大量的西方科技和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创新。此时,龚自珍、魏源等学者继承了章学诚的说法,并进一步要求改革祖先的法制,应对内忧外患。龚自珍讲究经世之务,志存改革,追求“更法”。
清代文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分为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