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是怎么来的?清朝八旗的战斗力如何?事实上,八旗最早起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朝旗人的社会生活和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朝的基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黄、白、红、蓝四色旗被初步设置为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了黄、白、红、蓝四旗,建立了八旗制度。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在战争中是士兵,通常是人民,这使得他的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随后在命运年间设立了蒙古旗,在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设立了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了一个汉军旗,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了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带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到目前为止,八旗制度已经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和镶嵌黄旗由汗王(皇帝)直接领导,其他六旗由汗王的侄子领导。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根去世,顺治皇帝亲政,多尔根管辖的正白旗由皇帝领导,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
清关之初,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八旗兵分别驻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各地。直到18世纪中叶,八旗营终于系统地分布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场所,实施永久驻扎。入关之初,清廷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众的大量良田划归旗人;免除旗人的税收和劳动。优惠政策导致旗手颓废寄生,导致后代骑射荒废,甚至“生计”问题。
[img]25131[/img]
八旗制度始终与清政权相同。它不仅是清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朝衰落。
历史考据
“八旗”是清代社会结构与军事建设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到了中后期,它已经演变成了这种特殊组织形式的总称。在这个组织中,以民族为基础的满洲部队、蒙古部队和汉军分别被称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八旗”必须放在前面,才能准确表达这一含义。清朝的文件和口头表达也是这样称呼的。
在现代,大量的文字把“八旗”放在后面,称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其意义混淆,这里有必要纠正,例如,汉军从来没有八旗组织,只有八旗组织有一部分汉族军队;八旗(朝鲜)6、俄罗斯1、番子(藏族)、每个回子佐领(维族)一个。此外,张家口外还设有八旗察哈尔游牧场。
因为汉军编成八旗,所有成员都是旗人,也叫汉军旗人。因此,应该说旗人是由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组成的,而不是满族。
历史作用
入关后,八旗制度的重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力来源,建立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旗军队,使这支军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八旗兵丁征剿“三藩”、它在制止分裂、削平内乱、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八旗强队痛击沙俄殖民军,收复雅克萨城,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万名八旗士兵带着家人驻扎在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巩固祖国边防,参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劳动发展。
[img]25132[/img]
随着历史的演变,八旗制度的落后一面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八旗制度与清朝的命运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死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清八旗是怎么来的?清八旗的战斗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