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这是满族的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在金代被汉译为“纳兰氏”,是女真中的“白姓”(贵族姓)。
到明末,那拉分为乌拉那拉、哈达那拉、叶赫那拉和辉发那拉四个分支,并有所不同。乌拉那拉和同祖哈达那拉被称为“同姓那拉”,原蒙古土默特的叶赫那拉和原益克得里的辉发那拉被称为“异姓那拉”。
姓氏发展
清朝任命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拉氏姓满洲,其氏族分散在叶赫、哈达、乌拉、惠发和其他地方,虽然它们是一个姓氏,但它们是自己的家族”。这也表明那拉氏不是同源的。
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那或南,也根据其分支改姓。
那姓宗族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是满族宗族。
[img]24878[/img]
这个姓氏来自多音节满族姓纳拉氏。纳拉氏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命名。虽然纳拉氏是满洲的姓氏,但它散落在叶赫、乌拉、哈达、惠发和明朝的各个地方。纳拉姓氏的历史记录是:“虽然它是一个姓氏,但它们是各自的家庭”。这样,历史记录证实了明代纳拉姓氏的女真人不是同一个家庭。
辽东的满族宗族是纳拉氏族的后裔,即明朝中后期的哈达和乌拉。此外,海西女真其他部门的纳拉氏族与这个纳拉氏族没有血缘关系。例如,辉发部纳拉氏族在辽东纳拉氏谱中解释了其姓氏的皇冠用业。“辉发部先生,原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
本姓依克得里氏。它的祖昂古理和兴济理,从黑龙江载木植主那里获利,迁至察鲁居焉!查鲁地有胡伦国纳拉姓嘎杨阿,图莫图两人平平结好,都是由查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祖先是蒙古人,姓默特,祖先兴奋达尔汉,奉明国成为祖皇帝的命令,率领其部民兵,守卫东省开原界的北围场,然后摧毁了胡伦国。张地居住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其姓。”
从以上数据记载来看,民间纳拉氏族的历史数据已经清楚地阐述了纳拉氏族的血缘关系,即海西女真四部分中惠发和叶赫的纳拉氏族,与哈达和乌拉的纳拉氏族祖先不同。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哈达和乌拉的纳拉氏祖先原住在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迁徙,明末迁往兴京。
明代纳拉氏族的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个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是纳刺姓,部名是纳喝。在历史上,纳饮部曾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被翻译成康姓。由此可见,辽东满族那氏姓氏的演变一直是以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而来,直到清代中期冠汉字姓氏。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