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调门是什么意思?其实调门是中国民族唱法术语,指的是演员唱歌时的调高和调性。因为每个人的声音宽度不同,唱歌时需要的调高也不同,伴奏的弦乐部分要根据演员的调高来确定。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京剧调门一般以“正二调”为中心(相当于1=E),最高唱“乙字调”,最低唱“凡字调”,俗称“扒字调”。豫剧高调演唱(1=F)演员不多,一般唱
低调(1=bE)。
以西方的名字,京剧的调门是中国传统文化:A、B、C、D、E、F、G调。可能是这样转换的:
[img]22769[/img]
以笛笛为准的古乐器定调。笛子有六孔,可分为七调: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工)、B,分别对应于简谱1、2、3、4、5、6、7.分列如下:
上调:1=降B,降B调,八眼。小生二黄常用调门。
尺字调:1=C,C调,七眼。常用的青衣四平调调门。
小工调,1=D,D调,六眼。是青衣二黄常用的调门。
凡字调(趴字调):1=降E,降E调,五眼。
六字调:1=F,F调,四眼。常用的净、生、老旦西皮、二黄、青衣西皮调门。
[img]22770[/img]
正工调(五字调):1=G,G调,三眼。常用的调门是小生娃娃调。
由于新音乐理论在现代的推广和使用,旧的调门定弦法逐渐被固定音高乐器(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钢琴等)的音叉和音笛所取代。弦乐可以直接参考固定音调。歌手可以直接按照歌曲前面标定的高度唱歌。
京剧调门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京剧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