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奥运会历史上的英雄,但为什么他默默无闻呢?
在柏林奥运会上,他是中国拳击队的一员,在赛场上连胜强敌,血战到底,只是因为裁判的不合理判罚而错过了决赛。
抗日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中国士兵,带领部门阻止日军四昼夜,最终在用手榴弹炸敌人坦克时英勇牺牲。
为国捐躯后,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称号,但他的事迹却被遗忘,我们只能从他的后人那里找回这段历史。
12月24日,在我们的报纸上做了一系列关于奥运历史人物的特别报道后,记者意外地接到了一位读者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他的岳父王树芳的父亲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拳击运动员王润兰,他曾是中国代表团拳击队的成员。
记者带着对这位鲜为人知的英雄的好奇,走进了王润兰的儿子王树芳位于北京西郊五孔桥的家中。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王润兰与拳击队和举重队队友的合影静静地放在电视旁边的橱柜上。照片中,王润兰挺拔,穿着短裤背心直视前方,英雄气概。
战争是无情的,王润兰在短短四年内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几次飞跃,给世界留下了他坚定而英勇的壮举,永远离开了他曾经试图改变的世界。他的后代只能依靠报纸报道和文献来增加他对他的理解。
他原本是奥运会历史上的英雄,但为什么他默默无闻?他是抗日战争史上的烈士,为什么鲜为人知?这个奇怪的英雄背后有哪些故事?带着这些问题,在后人的帮助下,记者开始了解英雄的一生。
王润兰生平
年轻时喜欢武术。北平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考入1934年。体格强壮,有武术基础,被选入学校业余拳击队,经过武术训练。1936年被选为第11届奥运会拳击队选手。在预赛中,先后击败日本、英国选手,获得决赛权。但会议不合理地改判了我们队的失败,决赛权被取消。经过几次谈判,由于中国实力的弱化,最终没有奏效。回国后不久,任三十二军补三团三营排长。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与部队作战。1937年9月14日,他带领部队在漳河北岸阻击来敌,连战4昼夜,受伤后坚持指挥作战。9月21日黎明时分,当几名士兵用手榴弹炸敌坦克时,他们英勇牺牲。国防部授予国民政府“民族英雄”称号。
中国1936年奥运选手与日本坦克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