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鄱阳湖之战简介 一场决定朱元璋命运的大战

鄱阳湖战役简介:鄱阳湖战役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7月,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关键的恶战。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地位可以等同于“三国周郎赤壁”赤壁之战。赤壁的熊熊战争彻底唤醒了阿瞒统一江山的黄粱梦;同样,在辽阔的鄱阳湖上,敌人陈友谅和朱元璋派出总兵力80万人,进行了生死较量的决战,彻底奏响了元朝灭亡的葬礼歌曲。

鄱阳湖水战,从军事分析来看,44岁的陈友谅拥有60万人,而比他小8岁的朱元璋只聚集了20万人的军队。显然,敌人很少;从武器装备分析来看,陈友谅手下的大部分战舰都是超大的,一字排列,长度超过十英里,而朱元璋则是一些小船。相比之下,它们看起来像压缩饼干,根本不在同一水平。显然,敌强我弱。朱元璋有斗志和信心,在这种极其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场仗。

当然,100倍的信心是一回事,力量竞争是另一回事。在最初的几天里,双方战斗紧急,“炮火连天,湖水赤裸”(《石匮书》),认为湖水被士兵的鲜血染红,可以说是极其悲惨的。

幸运的是,朱元璋部队发现了陈友谅水军的弱点,发现敌人船体的“大块头”虽然大,但很笨拙。虽然他们的船很小,但它们可以灵活地左右冲突,有效地扬长避短,击中大块头的弱点。在朱元璋部的纠缠下,陈友谅部不得不撤退。

鄱阳湖之战简介 一场决定朱元璋命运的大战

利用战斗间隙,朱元璋召集将领研究战争情况。一些将军郭兴建议:“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他们不能靠打硬仗。他们必须用火攻击。” 朱元璋欣然采纳。

立即命令组成敢死队,驾驶装满火药的七艘船,利用当晚刚刚刮起的东北风,乘风点火,迅速冲向陈友谅大船阵营。有一段时间,风很热,很快在汉军的船上蔓延和燃烧,火焰燃烧,使湖水变红。在朱元璋率领的军队面前,陈友谅的士兵们没有回味,要么被烧死,要么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将突破鄱阳湖口。谁知道湖口已经被朱元璋的重兵堵住了,被包围了。陈友谅冒着生命危险突破,被朱军射死。

可以说,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经过这场战斗,朱元璋已经在世界上无敌。他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行动力等。,已经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再也没有落后过。难怪战斗结束后,他非常高兴地总结道:“今日之功,胜赤壁走曹瞒远!在朱元璋看来,三国周郎也不在话下。

事实上也是如此。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分裂势力陈友谅后,自称吴王。 朱元璋先把小明王带到滁州,名义上也接受了小明王的领导。公元1366年,他用船接小明王,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过河的机会,派人偷偷凿船淹死小明王。

公元1367年,朱元璋摧毁了张士诚的分裂势力,随后命令徐达为将军,常见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军队北伐。两个月后,徐达的军队赢得了旗帜,占领了山东。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为皇帝,国名为明。他成了明太祖。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今年8月,徐达率领军队直接捣毁大部分,元顺皇帝逃往上部。统治中国97年的元朝终于被推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确实为改天换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明朝的霸权开了好头,开了好步。


鄱阳湖之战简介 一场决定朱元璋命运的大战鄱阳湖之战简介 一场决定朱元璋命运的大战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

  • 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微末开始 亲手给死贪婪的女婿!
  • 一、疾恶如仇,执法如山 朱元璋是一个有爱有恨的人。从他惩治腐败官员的法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腐败官员的怨恨:一旦...

  • 朱元璋想把朱迪当皇储吗?事实上,它在历史书上是手脚的
  • 朱标死后,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据明成祖朱迪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