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1279年中国宋军和元军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举行的大规模海战(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朝廷的兴衰,所以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这场战役以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告终。这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也标志着元朝最终统一中国。然而,一些日本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斗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古典文明的衰落和衰落。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反对民族压迫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们的坚决斗争迫使蒙古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野蛮政策。
当然,张弘凡在炫耀武功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例如,他在进军过程中尽量减少破坏和屠杀,在政治上支持忽必烈的汉化改革措施,放弃旧蒙古制度。他只是按照统治者的命令行事,所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张宏范并不符合历史现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元朝宋朝建国,虽然形式上再次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但这个王朝对中国历史的破坏也是惊人的。
虽然蒙元在一些政策上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发展,但许多狭隘的民族主义手段(如四等人制度)进一步使中国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虽然软弱的南宋朝廷不如蒙古帝国霸气,但也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演变。事实也证明,依靠武力取得的落后文明胜利只是昙花一现。十万军民投海不屈的悲壮故事,将永远刻在崖山的海石上,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崖门海战后一天,即2月7日上午,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人们发现并埋葬;小皇帝赵敏的尸体是元军发现的。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孩子穿着龙袍和皇冠,身上挂着一枚玉玺。元兵把玉玺交给了张弘范,张弘范确认孩子是赵敏,派人去找,但赵的尸体下落不明。据说广东深圳赤湾村被人埋葬,至今仍存在。
悬崖山海战后,宋朝灭亡。元将张红范命令人们在悬崖山的岩壁上雕刻“镇国大将军张红范在这里灭宋”的十二个字。然而,张红范并没有骄傲多久,所以他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们通过石刻来掩盖眼泪。
1486年(明宪宗成化22年),御史徐茂对奇石上的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想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陈白沙则认为宋亡时死者数十万,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这石下”。没有刻成,因为没有争论。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鸿范灭宋于此”。(此传不实,白沙先生知道张鸿凡虽属汉人,但从未做过宋将。)
解放初期,原凿的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新会县人民委员会邀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在这里殉国”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最后,这座纪念碑石被树立起来。
崖山之战的结果和影响:10万军民殉难,宋朝灭亡